返回《第三卷》第十九章:百舸飞流争抵岸(第1/3页)  虫洞惊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妇联的集训,八、九、十三个大队觉悟提高得很快。他们摆正了自己的身份,认清自己的劳动不是受谁的剥削,也不受谁的强迫,而是实实在在的为自己的国家办事,而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红利的享受者就是他们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立即感到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分外高涨。

    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卫国的建设计划立马有了大幅起色。

    卫国马上安排建设学校,要让所有儿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紧接着造纸厂、纺织厂,百货商场、宾馆、粮店、医院、邮局、银行、农场、养殖场,政府大楼相继破土动工。这些机构建成,将初步形成现代的社会体系。

    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工厂一律建设在城区东南部松花江下游。因为哈尔滨的气候特点,一年有半年为冬季,大半时间都刮的西风或者北风。把工厂安置在城区东南部,正是符合环保的要求,这是古人绝对想不到的。另外,工厂建于松花江边,取水问题迎刃而解,是一个上好的选择。当然,废水处理问题没有纳上日程,当时还没有这个能力,只能等到科技进步后,发明化学后,才能做到这点,暂时只能这样。

    至于造纸所需原料,正好用上城区建设砍伐的大量木材和荒草植物,既解决了废物利用,又造出了实用产品。当然工艺流程,还需卫国亲自指导,把现代和古代制作工艺结合起来,因陋就简,提高生产效率。

    纺织厂则是先利用当地多产羊毛的特点,先以棉毛产品立足,随后从扶余国购进棉花,把家庭作坊的纺织方法植入进来,进行简单的纺织处理。然后,再安排农场种植棉花,进行大批量生产。

    商业机构则以妇女为主力,再雇佣一部分可以参加工作的六十岁以下的老年人,就可支撑门面开业了。开始的时候,国家是没有给劳动力支付工资的,吃喝拉撒睡全都由国家供给。既然已经建成并运转这些机构,再靠分配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卫国才提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发放工资,开放市场,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和私有经济为辅的经济模式。上述新建企业和机构全部由国家运营,在家的六十岁以上老人,也可小打小闹,干点力所能及的私人经营。

    至于建国初期的劳动报酬,全部由国家统一补发,不让干多者吃亏,干少者侥幸,体现一种公平分配的原则。

    卫国建立银行的目的就是要发行自己的货币,禁止金银的流通,采取“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有多少黄金储备,发行多少等价值的货币,从而把货币金融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这是古代人绝对不能窥破的玄机。

    卫国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马上收到了显著的成效。首先是学校的建立,让广大的适龄儿童全都免费走入了校门,受到良好的教育;其二是医院的扩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再加上免费的住房福利,使得天骄国像一个闪光的太阳,发出了当时代最耀眼的光芒。附近的少数民族、汉人村庄,甚至包括扶余国、鲜卑国、高句丽国家的百姓,纷纷慕名而来,心甘情愿、前呼后拥的投入到天骄国的怀抱。一时间,天骄国的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一下子猛增到两万人,使得天骄国的住房必须速建才能应付局面。

    对于天骄国来说这是幸福的苦恼,但又必须妥善安排,否则,苦恼很可能酿成忧患,从而影响外面的归心。

    人口的骤然增加,使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天骄国的迅猛发展,使得近邻的几个国家大为恐慌,真真感到了如芒在背的刺痛。迎头赶上,却无姜尚、管仲之才;坐以待毙,又岂能甘心?

    因此,临近的几个国家开始互相通气,谋划着采取针对性的活动。不说马上灭掉天骄国,至少也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