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8章:高价聘金究竟合不合理?也许只有这个道理解释的通。(第1/2页)  心灵修行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福建莆田和晋江,有盛产“百万新娘”之称,特别是莆田的忠门村,三十来万娶媳妇的聘金,在当地算是“贫困户”了,记得在1998年,笔者的一位同学看上对面教学楼的女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跟她说上几句话才会安心,哪怕是下课,也要盯着对面的教学楼看着她,每次看她在走廊里被其他男生追着跑的时候,他总是拍拍大腿喊道:“哎呀,我的校花,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这也难怪,同学情窦初开,那校花的模样的确也不一般,肤色雪白的发亮,一米六几的个头,那身段更不用说了,s型的曲线,一双眼睛透着一股精气神,哪个男生看了不会心动?

    同学是日思夜想,终于有一天,当他再也没有看到校花的身影,他急坏了,而且是接连几天不见她的踪影,他四处打听才得知,原来校花已被忠门村的人盯上,人家已付聘金50万,年龄不够可以不先结婚,但生儿育女还是可以提前,同学心碎了一地,不知这“是何世道”,书都没念完,怎么就跟有钱人跑了,为啥这么自信的喜欢一个人,连个发展的机会都没有?

    在九八年,忠门的聘金已是相当具有诱惑力,更何况是现在,100万聘金那是再正常不过了,莆田当地人的普遍观念是一生就那么一次,办得越风光越好,而忠门村的人,水涨船高,谁给女方的聘金越高,嫁妆也必定不菲,对他们来说,这不是“卖女”,是风俗,是风光,是一份荣耀。

    除了忠门村,东庄c东埔的聘金也不分上下,这在整个莆田无人不知c无人不晓,但最近传出忠门村上有人借高利贷凑128多万聘金,最终不堪重负破产,当地领导高度重视,忠门c月塘宣传队游街,高举横幅“房子不是面子建房不是炫富”c“婚姻不是买卖聘金不是身价”,许多镇上也纷纷开始抵制,看来是真的民之所向?

    如果移风易俗真的能顺利实施到位的话,那对单身男青年绝对是个福音,但不管什么说,为聘金的高低谈论婚嫁,这本身就很不正常,似乎都是朝着聘金去了,那真正维系婚姻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笔者曾认识一对80后夫妻,丈夫娶她过门的时候,聘金一分也没有,老丈人说了,“这女婿我喜欢,你们自由恋爱,我女儿又这么中意你,我相信女儿的眼光”

    果其不然,丈夫率先提出经营食品连锁店,凭着自己的努力c务实的态度,历经六年打拼终于购上了车房,这丈夫是卖力的在工作,他的老婆也是一刻没闲着,生完孩子后,根本顾不上坐什么月子直接上班

    正是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事业节节升高,三十而立的他们,白手起家实属不易,这在村上并不多见,虽说小两口也常有争吵,那也是出于一分关爱,妻子跑业务,有时回来晚了,丈夫随即拉长了脸,说了些难听的话,妻子可不答应了,受累不说,还被丈夫嫌弃,一回二骂,小两口终于干起了架,这丈夫“嫌妻”,妻子也“嫌夫”呀,丈夫若是喝酒太晚,或是和其他女员工聊的甚欢,妻子总会时不时的盯着他们,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了,那妻子可是一点都不会客气的,多么难听的话她都说得出口。

    在旁人的眼里,他们是越吵越亲,因为真爱,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坚如磐石而得以维持,但下面这则小故事就有点小悲催了,在福建南门一带,有个赵正的小伙,家资颇厚,其家父从事建材生意,固有家产三千万不等,家父为他找了一门亲事,用了80万聘金为他抬娶了一位新娘,这位新娘来自福建东埔,是镇上出了名的美女,赵正从见她第一眼起,就有些把持不住了,就差口水往下垂。

    这有家底的,娶亲就是快,但在往下的生活中,这新娘似乎一点都不买赵正的账,总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逢年闹元宵拜菩萨不下跪,你要是让她拜赵氏祖坟,那更不可能了,她倒像是一位旅客,在山上逛足了一大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