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章、与君离别苦(第1/3页)  将门悍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月十二,乾明帝昏迷的第三日,发生了一件举朝震惊的大事。

    太皇叔平王现身朝堂,当众宣读了乾明帝昏迷前交至其手中的册封圣旨,正式昭告天下,册立大皇子赵天懿为太子,即日起代天子亲政。平王则赐封为摄政王,辅佐新帝三年助其执政。

    同时册封三皇子为肃王,四皇子为勤王,五皇子为诚王,因二皇子早早已封为贤王,此次并不在封王之列,但每位王爷均可获赐新府第,更有丰厚的赏地,可保一世荣华,以示皇恩浩荡。

    消息既出,举国庆贺,但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大赢家太子自不必说,从一个生母早逝被皇后领养的小小皇子一步步成为当朝太子,距离巅峰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如何能不让他春风得意。

    众位王爷亦是心满意足,他们当中有些人本就无夺嫡之心,如今得能到乾明帝亲封王爷,就相当于一张免死金牌在身,只要将来不是犯下造反的大罪,这一世富贵荣华便可尽享。

    若说这当中有哪位不高兴的主,也就是肃王赵堇懿了。

    他在京中和朝外汲汲经营多年,势力盘根全国,结果临门一脚却是踢了个乌龙,让对方先进球了。他心里自然是觉得冤得慌,暗恨皇帝看走了眼,不识他这个真龙天子。

    赵堇懿岂会如此就善罢甘休,不过一个太子罢了,立了还能再废,他现在比任何人都希望乾明帝能一直这样半死不活地活久一点,这样他才有更多机会把新太子拉下马。

    肃王一党也不会就这样束手就擒,太子一旦继承大统,恐怕头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们这些当初效忠肃王的党羽。

    不争就是死路一条,争还有一半赢的机会。

    所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赵堇懿与他的党羽们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而眼下正好有一件民生大事,可以让他们借题发挥。

    从年初二月至今,三个月以来江南频频水患,淹没田地无数,灾民数万,朝廷连接派了两任钦差大臣南下治灾却还依然收效甚微,江南地区已是一片怨生载道,民心颇为不稳。

    如今天气渐热,若是再控制不住水患,施救灾情和灾民不到位,极有可能引发瘟疫,到时老百姓为了生存,恐怕会官逼民反,发生暴乱。

    而历来新皇登基,或是新太子上位,但凡遇上这种情形,多半都是要御驾亲临稳定与收获民心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嘛。

    肃王一党便以此事为契机,纷纷上奏,恳请太子南下治灾,还江南一片安宁。

    一时间,恳请太子南下救灾的奏折如雪花般弹进了御书房,在有心人的煽动之下,民间的请愿书也是不时地被呈上天听,堆得比小山还高,太子赵天懿为此是焦头烂额,左右为难。

    这的确是他笼络民心的大好机会,不管他南下究竟能否治灾成功,但至少人亲自到场了,与灾民共度了患难,在百姓心中自然会留下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形象,对他日后顺利登基大有裨益。

    可他又怕自己一旦离开了京城,肃王一党会趁机扰乱朝纲,取而代之,届时自己岂不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徐皇后和大多数幕僚都主张太子留在京师稳住地位,另派一个份量较重的大臣南下安抚灾民,甚至有人提议让某位王爷代替太子前去。

    可思来想去,四位王爷没一位让人省心的,派哪一个去都不合适也不放心。

    贤王是个病秧子,自己都顾不过来,如何能娄得住那一摊子事。勤王和诚王只知吃喝玩乐,不学无术,去了只怕是帮倒忙,届时反而连累太子名声。

    肃王倒是有才又能干,可野心也大啊,这就更不敢派他去了。回头万一他真的治灾成功了,功劳全成他的了,百姓爱戴的也是他,太子之位恐怕就坐不牢了。

    关键时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