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夜宿庐江郡(一)(第1/2页)  吕布之霸王在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夕阳西下,一少年牵一幼马,于落日之余晖中,踟蹰而行。

    只见那少年身长八尺,身量匀称,面若冠玉,目似朗星,面颊如刀肖斧刻,鼻如山峨耸立,倍显刚毅;其人左手执缰,右手提一杆镔铁长戟,戟身乌溜溜发着暗光,望似十分沉重。

    此人正是赶路之中的吕布。

    眼见天晚,吕布也不急着赶路,寻思着觅一处去处过夜。说话间,抬眼望,望见前方一巍峨古城,矗立在道路尽头,起了赶往城中夜宿之念。

    待吕布比及近前,抬眼望,硕大的“庐江”二字,篆刻于此城城门之上。

    吕布知晓,原来这就是庐江郡城。

    “干什么的,汝还欲进城否?天色已晚,要闭城门了!”守门兵丁,喝问吕布。

    吕布正感慨间,被守门兵丁喝醒。吕布也不恼怒,忙向兵丁道诺。正要牵马入城,却被兵丁拦下。

    只见那几名兵丁私下嘀咕,一人说:“此人好生奇怪,看其面相,不像奸邪之徒。然,其人却牵马执兵,趁黄昏入城,当真可疑。”又见另一人说到:“卢太守明令吾等,严守城门,不可放奸小c异邪之人入城。此正值非常之时也,不可懈怠。”

    兵丁当即拦下吕布,以枪指之,盘问道:“那少年且慢入城。汝且与我说来,汝乃何人,又为何持兵械,趁天晚想要蒙混入城?”

    吕布一听,便要发怒,只待发作间,忽忆诸位师长多次叮嘱,要多与人为善,克己修身,遇事须思量再三,莫要莽撞争强。

    吕布且按下怒气,平复心情,不亢不卑,答道:“吾乃九原吕布,乃越骑校尉吕良之子也。现于归家途中,见天色将晚,欲夜宿城中。几位将军,不知可否入城休憩一番?”

    听罢吕布如此说辞,兵丁已释疑大半。然则,细思之下疑处更甚。

    大汉越骑校尉吕良是何许人也,或许不为人知,然越骑校尉部驻地,乃并州九原郡,而九原郡与我庐江郡相去甚远,吕布归家,又怎会途径庐江?且其人口口声声说是越骑校尉吕良之子,诸人又未见过,如何分辩是真是假?

    诸兵丁正犹疑间,但见一人行三人,于锐士数人簇拥之下,行将前来。

    只见当中一人,身长七尺有余,着儒士袍,头戴纶巾,面目儒雅而又不失刚毅,声如洪钟,与左右二人交谈。

    诸守门兵卒见此,忙向前行礼,道:“太守大人,今日我等值守。现天色将晚,已到关闭城门之时。此间有一人,自称是越骑校尉之子,名唤做吕布,欲夜宿城中。吾等不决,请太守示下。”

    吕布半途早已听说,此时任庐江太守之人,乃幽州卢植。真人在前,吕布连忙向前去,躬身行礼,以师礼敬之。

    昔日,吕布学艺之时,数位恩师常与吕布议论天下,谈及天下英雄人物,多次说起卢植此人。卢植,字子干,幽州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其人文武双全,素有名望。卢植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向其师引荐郑玄为同门。常闻大儒马融乃是外戚豪族,家有殷资,家中常有歌姬歌舞为乐。而卢植于马融家求学经年,竟从未看歌姬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敬佩非常。卢植博古通今,尤喜钻研儒学经典,而又不囿于经典。卢植学成之后,先是返乡教学,慕名而前来就学者甚众。此后,州郡慕其名,屡次征辟,卢植皆不应。时值圣上欲封爵窦武,卢植知之,以布衣上书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乃有辛亥自杀之祸。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卢植被征为博士。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以卢植文武兼备,拜之为九江太守,卢植到任不久,叛乱旋定。之后,卢植因病辞官。同年,朝廷准蔡邕c李巡等校勘儒学经典,卢植知之,主动上书,毛遂自荐,参与校勘,为陛下所准。勘校经典时,卢植建议将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