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时事多变迁 合当慨亦慷(第1/2页)  吕布之霸王在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勤学石柱峰,苦练石头山。

    山中无日月,学艺累经年。

    学文修武道,砥砺彳亍前。

    时事多变迁,只在谈笑间。

    却说吕布山中学艺经年,浸淫武术,精研文道,不知外间世道。许多年转瞬逝去,自知未曾片刻稍歇,不曾消磨光阴。然则既然出山,不可不察也!

    自从吕布下山,也不见他急忙赶路,逢村镇则歇,比及天明即匆忙赶路,一路风尘朴朴,却也向路人打听了大汉的许多变故。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质帝崩,六月梁太后使兄大将军梁冀迎刘志入南宫即位,即汉桓帝,沿用本初年号。时刘志年仅十四,梁太后借机临朝听政,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对朝政难以置喙。桓帝对梁太后c梁冀百般顺从,却暗图除之。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依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以功封中常侍单超c徐璜c左悺c唐衡c具瑗为列侯,称为“五侯”。自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宦官肆虐,残害百姓,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檀石槐被举为鲜卑首领,鲜卑开始崛起。檀石槐凭勇武谋略,经数年征伐,使鲜卑各部共王之。后其帅鲜卑各部,东征西讨,扩大地盘。时鲜卑南劫掠大汉边境,北抗拒丁零,东击夫余,西进乌孙,占领匈奴祖地,全境东西长达一万四千多里。永寿二年(156年)c延熹元年(158年)c延熹二年(159年)c延熹六年(163年),鲜卑多次寇边。其中延熹六年此次寇边,正是吕布出生之际,襁褓之中吕布随其父母c师父内迁五原郡。并州刺史段颖任护羌校尉前往凉州平叛,董卓升任并州刺史,张奂出任度辽将军,进驻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处理鲜卑c乌桓事务,使此后数年间幽c并二州,战事稍平。

    延熹八年(165年),宦官五侯及其亲属专横,朝野怨气载道,桓帝始忧之,对宦官加以限制。时周异复拜尚书令,与太尉杨秉举奏五侯等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具瑗兄具恭贪污,桓帝下诏贬之为都乡侯;后桓帝又下诏单超c徐璜与唐衡的袭封者,亦降为乡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即所谓的“一除内嬖”。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唆使张成弟子牢修上书控告河南尹李膺等“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桓帝大怒,下旨郡国,令各地逮捕党人。太尉陈蕃抗旨,上书申诉。桓帝不听,遂直接命令将李膺c太仆杜密c御史中丞陈翔以及陈寔c范滂等二百余人逮捕下狱;对逃走的悬赏通缉,缉捕使者四出相望。陈蕃又上书直谏,桓帝就以陈蕃“辟召非其人”,将其免职。是为“第一次党锢之祸”。是年,吕布随师前往山中学艺。

    延熹九年(166年),朝廷调度辽将军张奂任大司农,掌管国库。鲜卑听闻张奂调离,勾结南匈奴c乌桓数道入塞,攻掠沿边九郡,杀害百姓;同年秋,鲜卑又联结东羌c沈氐c先零等共攻张掖c酒泉,边地深受其害。为平叛乱,朝廷以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c并c凉三州及度辽c乌桓二营。南匈奴c乌桓听闻张奂率兵平乱,不敢与敌,率众二十万余投降。张奂诛其首恶,安抚降众,鲜卑率众退走,边患乃平。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桓帝薨于德阳前殿,时年三十六岁,葬于宣陵,上谥曰孝桓皇帝,庙号威宗。桓帝朝,国家财政匮乏c卖官鬻爵c政治,宦官与外戚相互倾轧,党锢祸事始起,大汉由此始倾颓也。桓帝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然则并无子嗣,生有三女。其中长女刘华,延熹元年(公元158年)封为阳安长公主,嫁不其侯辅国将军伏完。

    永康元年,桓帝崩殂后,窦皇后临朝问政。因桓帝无子以为继,窦皇后与其父窦武私定刘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