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四零章一招不慎(第1/2页)  一些小史南北朝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侯景以革命的手段征到8000士兵,顿时勇气大增,便上书朝廷索要武器,装备,和士兵服装。萧衍一律准奏。

    萧衍和侯景之间是伪君子与真小人之间的争斗。一方明目张胆,恶念滔滔,以狼性自居,一方心知肚明,虚善弥弥,以佛性修身,只是一方是真狼,一方是假佛。

    所以一开始侯景并不懂萧衍,他是公然造反。以一州之力对抗全国,侯景所立的伪皇帝元贞坐立不安,几次三番要求调离寿阳,侯景恬不知耻的说道。

    “河南得不到,却可以在江南做皇帝。”

    元贞属于北魏皇族,倘若在北魏,可以凭借皇族的身份借助皇族的力量与权臣抗衡,而在江南之地,毫无根基,侯景之性如同豺狼虎豹,忠义之道对他如同厕纸一般,只是应急抹污之用。元贞乔装打扮,来到健康,忠心耿耿的向皇帝汇报。

    老菩萨不动声色,只是问他

    “你想去哪里。”

    “最好是天边,让你们忘记我。”

    元贞答道。

    “那你便去始兴做太守吧”

    萧衍答道

    候景满世界的寻找帮手。他拉拢豫州太守羊鸦仁,一则两人同是北方人,同为降将,并在悬郀共同镇守。因为丢失悬郀,遭到萧衍痛责,但是并不是有相同经历的北方降将都跟候景一样,候景是一头真正的披着人皮的狼,虽然活力四力充沛,却没有一丝人的气息。而羊鸦仁却有,自己落难之时南朝收留了我,并且毫无猜忌的给予重用,他唯恐萧衍不信,一不做二不休,和侯景公然撕破脸皮,将侯景的使臣拿下送往健康。

    “侯景只有数百残兵,怎会反叛”

    这是萧衍的回答。搞得羊鸦仁和候景均感到不可思议,侯景更是本着黑白分明的精神,上书萧衍。

    “若陛下怀疑谋反便派兵前来剿伐我,若陛下不信微臣谋反,请陛下拿下羊鸦仁。”

    而等待好久却是这里的世界静悄悄,萧衍如同入定的老僧一般,两边皆不责怪,侯景真性发作,又上表一道奏书

    “臣与高澄不共戴天,臣日思夜想便一是如何复仇,但没有地盘,无有粮草与供给之地,请陛下给予江西之地,倘若不了,臣有3000铁浮屠,可踏平江东之地。”

    萧衍回旨

    “卿从魏北而来,不辞辛苦,穷困之家,尚有待客之道,朕广纳降将,唯你一人是客,却多有怨言,是朕之过也”

    侯景闻诏心中大喜,暗想,果然是年老智衰,不复当年之勇,我此番定可在江南建功立业。苍狼之心那懂老狐之深智,狼性虽然残忍,却最是符合天道,符合天性的真实的生存,狼的狡诈在于能够敏锐的观察事物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采用没有善恶之分,只关乎生存利益,目标单纯,锲而不舍,这也是侯景品质的真实还原,而汉家的谋略之道讲究避实就虚,乾坤大挪移,或是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亦或是吸功。中心思想在于借力,借自身之力颠倒乾坤,借他人之力,巧施与人,借道德与势之力吸人精血,萧衍自是深通此道,世界上有一种真心实意叫做被逼无奈,世界上有一种道德好人,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功名利禄,却总能找到支点,以国家的名义,人民的名义光明正大或者无可奈何的去杀人放火,作奸犯科,这是古今大多农民起义领袖的共性,假借大公之名,满足自己滔滔私欲,脱离不了自己做人的低级趣味却要去做天人之事,可是天道从不欺人,这就是为什么陈胜,李自成洪秀全功败垂成,死于非命,这也是为什么萧菩萨最后被活活饿死,并造成江南的大劫难,因为仁义对他来讲是一种谋略,谋略是一把双刃剑,却是以欺诈为主。与真正的孔孟之道背道而驰。他的一切的纵容,向佛的慈悲,侍佛的虔诚,问佛的惶恐,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