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三九章仁者有敌(第1/2页)  一些小史南北朝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侯景的问题,南梁朝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陛下,侯景纵横北国,至于慕容绍宗之前,一生未尝败绩,有狼之忍,狐之黠,真正的衣冠禽兽,论武功,为当世豪杰,曹操,韩信一样的英物,论品性,王莽一样的人物。一个是文贼,一个是武贼。皆有不臣之心,倘若不将其杀掉,无异于引狼入室,生灵涂炭,望陛下明鉴。

    大臣萧介奏道。

    “陛下,侯景东魏降将,北朝的英杰,今千里迢迢来投奔我朝,若将其杀之,恐寒北士之心,阻北方豪杰,归我南朝之心,望陛下明鉴。”

    大臣傅岐主张接纳。

    “陛下,倘若不将其除掉,又会是一个吕布,当日侯景背叛东魏,以河南十三地引诱陛下,导致陛下冒然出兵,10万我朝精锐,于凉山一役毁于一旦,陛下应牢记前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正在此时,内侍来报

    “陛下,高澄派使臣前来求见。”

    “哦,宣他进来”

    此时他派使者来,有何意图?萧衍暗自想到。

    “陛下,两国交兵,生灵涂炭,我主派我前来,向陛下请求议和。”

    “不准”

    萧衍大袖一挥,说道,心中暗想,我若答应和你议和,候景必会疑心于我,你这是反间计,当我不知吗?

    “陛下,这还有一封彭城王萧渊明写给陛下的信,请陛下过目。”

    萧衍一听是侄子的来信,连忙接过来,仔细观看,不禁放声大哭。原来萧渊明在信中明确指出,只要两国交好,他便可以回来。一下子两个牌坊都立出来了,萧衍有两个重要的治国理念,善待皇族,优待北国降将,有目的性的仁义。而如今却给萧衍提出了难题。答应议和,那么和高澄不共戴天的侯景便会心生不安,不同意议和,就是置萧渊明于死地,两难之地,萧衍选择了恢复两国邦交,赎回自己的侄子,当即回信给萧渊明

    “你安心呆在北国,我近日将派使者前往邺城,恢复两国邦交,让你回到故国。”

    信件交给萧明的使者夏侯僧辩,夏侯僧辩按照高澄的意思,故意经过寿阳回归北国,又故意装模作样让候景抓去,并顺理成章的在经过一番挣扎以后讲萧衍将要与北国通好的消息以迫不得已的方式透露给侯景。

    侯景大惊失色,他是精通骗术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双栖人才。历史和战争就是各种以计策冠名的高明骗术的大演示,祸国殃民者,与流芳百世者皆精通于此,所以中国的文化虚虚实实的文化,用机巧掩盖了野蛮的实质,使吃人技术化和文明化,农耕文明的人们有两种基本的生存方式。一种是一年四季辛苦劳作,以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从事生产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的各种产品,一种是精通各种管理和奴役他人技巧,不从事劳作的统治阶级和富豪阶级。中国的主流文化就是教人如何成为统治者和有钱人的文化。用地位低下和贫穷遏制了中国人的物质创造性,使国人精通各种好逸恶劳,空手套白狼,避重就轻,虚与委蛇等种种贸易手段和为官技巧。在比较文明的盛世,劳动者种下十粒粮食,统治者和贸易者利用强权和自己的富势拿走了九粒,留下一粒让你维持生命。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进化,中国的文化让中国人丧失了发明创造新生物质事物的能力,有精通各种模仿和伪造的天赋,中国文化的实质是注入水分让你看着强大,达到恐吓敌人和麻木自己的目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让自己站在粪坑里流芳百世,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自圆其说,一个人的黑白置换在后人的唇舌之间,以财富和名望为主的自身利益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永远是真实目的,侯景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便是精通于这种政治和军事,侯景和萧衍以及高澄之间的政治博弈就是双方的尔虞我诈,最后牺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