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降将与接班人(第1/2页)  挥剑三千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尚书省左衙议事堂热闹了起来,紫衫大员们开始争论起由选谁去往汉中为佐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陛下对待两位皇子的态度,如今李党与六皇子有了关联,日后若是大皇子登基自是要倚重杨党,若是六皇子登基,这份善缘可就至关重要了。

    杨文秀冷眼默言,他想看看有没有另一个旁观者。关中驻军不同于河东,做皇子的主将与做皇子的右将当然是天大的区别,前者要提防自己被架空,至于后者,若真能把六皇子给架空了只怕陛下会先杀了那人,再传位大皇子萧元道。

    别人争这个名额推举与自己交好的将领,但杨文秀相信有一个人不会把这份善缘放在眼里。深深凝视着众人,看着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杨文秀眉头紧锁:难不成是我多虑了?

    “呵,赵尚书也真是举贤不避亲,谁不知道陈敬盛是你妹夫。”一声冷哼,有人朝着正在慷慨激昂的户部尚书赵义甫讥讽道。

    赵义甫冷笑回呛:“马大人不也是实在人,马谢两家百年通好,您与谢钧那可是真正的总角之交。”

    礼部尚书马成渝一拍桌案,正要与赵义甫论个究竟,杨文秀大喝一声:“够了!你们是不是把我这个左相当成了摆设!”

    眼见杨文秀不悦,杨党众人这才怏怏坐了回去。

    “相国息怒。”却是吏部尚书周恪出来打了圆场,先前他也在反驳另一位大臣推荐的人选。

    “我知道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别忘了自己身份。”杨文秀倒不是真的动了怒,揉了揉太阳穴道:“都散了各自处理公事去吧,午时前每人给我送来一个名字,我再从中圈定三人由圣上定夺。”

    遣散了众人,杨文秀枯坐了会也起身去了左衙政事堂。

    政事堂里杨文秀三个幕僚已经在为他整理公文等他的批示,杨党骨干也都回了各部堂衙门,该推选谁其实众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人选。只不过既然杨文秀说了午时,也不好现在就给名单,总要缓缓,也才显得他们是深思熟虑。

    午时还没到,杨文秀就等来了吏员们送上的便条,每一张便条的主人他都很清楚,但他更在意这些便条上写的名字。

    一张张抽看,思索着每一个名字与便条主人的关系。陈敬盛与谢钧二人名位不低靠的却都是祖上蒙荫。杨文秀在心中默默将赵义甫,马成渝的名字划去。再看向其余便条倒有不少可堪之选,只有其中一张真正引起了杨文秀的注意,无论是便条的主人,或是便条上的名字。吏部尚书周恪推选吴世贞。

    吴世贞是个快要被遗忘的名字,这人是南梁降将。大周灭梁,降将自然不少,但十七年过去依旧这样被恩养在洛阳城里的也就只有吴世贞一人。昔年大周东西两路伐梁,东路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下南梁国都,而西路大军则被阻在江陵城下,江陵守将就是吴世贞。

    吴世贞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杨党中人,没有人愿意跟一个亡国降将同党,但他确实算得上杨文秀自己人。

    十七年前大周伐梁,直至一统损失也不过十余万,可单单江陵城外就埋骨了半数以上。梁帝殉国的消息传到江陵,吴世贞这才开城请降。当时大周朝野群情激奋,是杨文秀出言保住了他,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萧昌的爱才之心。

    吴世贞四十一岁降周,如今也是年近六旬,是员真正的老将。周廷对待吴世贞的态度是既不敢外放掌兵,又不舍赐金任他归老,这一纠结就是十七年。

    这么些年恩养,吴世贞倒也落了个清闲,感激杨文秀昔年出言相救两人倒也常常往来,关系莫逆。没有人比杨文秀更清楚他的才干,宝剑闲置十七年非但没有蒙上锈迹,反倒敛去了摄目的寒光。年轻时的吴世贞不以奇险闻名,如今更加老成持重,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作为六皇子副将。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杨文秀在一张废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