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杨党领袖(第1/2页)  挥剑三千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陛下,臣御史中丞薛平有事启奏!”御史中丞薛平迎着群臣的目光走了出来。

    唱反调的来了,萧昌心中明白,虽是不喜却也要微笑道:“薛卿家且说。”

    薛平自然清楚皇帝的心思,却依旧慷慨道:“臣有异议,六皇子元和天资聪颖不假可年岁尚浅,文武兼备却未经战事磨炼,关中郡驻军干系西北局势,臣以为”薛平正想举荐萧元道,可转念一想一旦大皇子出京只掌了这三万人马又如何及得上萧元和留在京城发挥影响力。先前陛下是如何设计杨文秀,明眼人心里都清楚得很,保不准这又是一出项庄舞剑,连忙改口道:“臣以为陛下当三思而后行。”

    假意点头,萧昌的目光望向李宗林,李宗林心底了然,朗声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薛御史此言不无道理,陛下可命六皇子为主将,择一善战之将佐之。”

    萧昌很满意,却反向杨文秀道:“散朝后由左相圈出几个人选,朕来定夺。”他也不急于现在定下人选,此事干系重大确实需要好好谋划。

    对于杨文秀这个老臣萧昌心底里还是有些愧疚,此番要他推荐人选必然是杨党中人,其中也有让他与元和结个善缘,望他日后也能体面告老的原因。他不许两个宰相同时支持元和,却也不想让杨文秀晚景过于凄凉。

    杨文秀还未有所表示,李宗林心中已然大骇:好一个帝王之术。之前觉着陛下属意他日后辅佐萧元和,按理也应该由他李党推人,这期间与六皇子多亲近加深关系。可萧昌直接问向杨文秀,摆明了要从杨党选将。这其中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李宗林不由得久久回味。

    杨文秀脸上却不见喜色,应声道:“臣遵旨。”伴君四十年,萧昌的性子杨文秀又怎会不知,说是有情最是无情。由他来提供人选的根本原由是不愿见到新君登基后李党独大的局面,李宗林可以踩死他杨文秀,杨党不能垮,只不过杨党的领袖到时候也必定是换了人。

    眼见六皇子出京已成定局,大皇子一系又如何肯罢休。

    “臣御史大夫张昙有事启奏。”薛平身前走出一个紫袍官员,年岁与李宗林相差不大。

    以为又是反对萧元和出京镇军,萧昌耐着性子道:“张卿家又有何事?”

    哪知张昙高声道:“臣附议两位相国之言,只是臣觉着单单集中关中郡三万人马不足以策应两郡局势,恳请陛下为防万一,抽调河东郡三万精兵再屯于河东c北原交界处,互为犄角如此北疆防线无忧矣。”

    萧昌颔首轻嗯一声,他自然清楚张昙是为元道争河东三万驻军,这不符合自己初衷萧昌却决定采纳。

    虽说更偏向元和继承大统,可元道同样是自己儿子,这是为父之道,更是为君之道。身体确实一天不如一天,但现在坐在这龙榻上的终究还是自己不是元和,元和已经得了李宗林支持,杨文秀再有怨气也不会迈入元道阵营,为君之道讲究的就是相对平衡,就如同萧昌可以放弃杨文秀却仍要稳住杨党用来制衡李党。哪怕再宠爱元和,也不能让他完全压过元道。

    见皇帝点头,张昙心中大喜,正想举荐大皇子萧元道督三万河东驻军,萧昌已经先开了口:“御史大夫言之有理,传朕旨意河东驻军以皇三子元矩c皇四子元明为副将。”顿了顿,萧昌也不再问向大臣,自己决定道:“云麾将军郑思训为主将。”

    一名大汉应声而出,他头戴鹖冠,身形魁梧,四十多岁年纪。

    郑思训躬身道:“臣领旨。”

    大周朝廷并非所有人都是李党杨党以及两位皇子派系,郑思训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他也可以说是帝党,其实杨文秀李宗林这两位杨李党派首脑都算帝党,只不过李宗林已经被推去了六皇子阵营。

    以御史台为主的大皇子派系一众官员可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萧元矩c萧元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