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74.木匠皇帝29(第1/3页)  红楼求生存[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登基前两日在乾清宫的闭门会议, 大部分的时候君臣都有商有量。在各有退让的友好的气氛中,就朝廷未来走向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分歧在登基诏书的是否要有“大赦天下”。

    有了朱由校前天拿登基大典作交换、又有今天假装不知道礼部对典礼又加了一点小改变, 很配合地不提的意见等举动,让孙如游感觉到自己明白了新帝的心意他可以配合臣子行动,但合作是要有足够的交换条件的。

    朱由校与内阁首辅就大赦天下之事,顶牛了。

    朱由校态度坚决, “不赦。”

    方从哲劝道“陛下, 历朝历代皇帝登基诏书颁布天下的时候,都要大赦天下的,以示普天同庆的。”

    “被判刑罚的、和关进监狱待审的人, 是罪有应得。因为朕的登基,做错事的恶人反而可以逃脱了惩罚,怎么对得起被损害利益的人。且先帝一月前就已经大赦了一次,放了一批轻罪的, 也给重罪的减刑的。还赦不行。”

    方从哲劝不转新君,转而向孙如游求救。孙如游因为新君同意了去寿皇殿叩謁神宗和光宗的部分, 这时候开始装死, 假装看不见方从哲。

    方从哲无法,直接点名问刑部尚书黄克缵。

    “黄尚书, 你说这登基诏书该不该加上大赦天下”

    让黄克缵说他就等这机会呢。

    “老臣赞同陛下的主张。从刑罚的目的来说是为了惩罚恶行、惩罚罪人,也有警示他人不要犯罪的意思。月前先帝登基的时候已经大赦一次了,再赦是不合适的。”

    左都御史张问达和六科的都给事中们, 却是坚持要按照“惯例”大赦天下。

    “如果诸卿以惯例做理由, 朕是不会同意的。大明律载明的法度, 不应该因天子变换,一赦再赦,而使得部分重罪变轻罪,轻罪得以免除刑罚。”

    谁也不想退让,方从哲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诫新君,这将与史书上最后的仁德名声有碍。

    张惟贤知道方从哲是说错话了。

    果不出他所料。

    “朕才不在乎千古名声,朕只管是非对错,该不该做,对百姓有没有好处。量罪之后该处罚的人,没有悔罪立功的表现,却因为朕的登基就得到减刑,对大明律是践踏、是蔑视受损害之人、也是变相纵容了作恶之人。”

    互不相让的君臣,新君坚持不赦,方从哲和张问达认为除了十恶不赦的罪犯,应该大赦天下。

    张问达劝道“陛下,所谓的大赦天下机遇也不是常有的。神宗在位四十年,也只有两次大赦天下。现在要接连大赦天下也是意外之事。”

    “张卿,这个理由不能说服朕的。登基就大赦天下,那言外之意是说前任帝王做错了事情。那是把好人错判了还是把轻罪重判了”

    刘时敏轻声吩咐小宦官们将灯烛逐一点亮。橘红的烛光,让少年天子有些模糊的稚嫩面孔,慢慢又变得清晰起来。

    新君的坚持,让六部七卿等人看到这少年不同光宗,不是臣属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柔弱性格。

    这也太有主见了。

    这样下去太可能变成另一个执拗与群臣消极对抗的神宗了。不对,这朱由校一直是在积极对抗不同意见的。

    听听他说的话

    “在朕的心里,大赦就是饶恕了犯罪之人。罪犯是否能被饶恕,那得是受害者才有的权利。朕有的权利是授权合适的朝臣执掌刑部。朝廷的刑部所有的权利,是依照刑律对犯法者进行惩罚。减刑的唯一条件是立功。

    朕登基这事儿不是什么喜事。对皇家来说是丧事接连两场的丧事,还要给罪人以好处,你们是站哪边的

    是不是站在恶人那一头,是不是对朕的皇祖父、父皇接连去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