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历史典籍      魏晋至唐宋期间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继续得到了发展,南朝梁陈之 间的顾野王仿 《说文解字》编纂了一部字典《玉篇》,这部字典不同于  《说文》重古籀之原,而是对字形注重篆隶的变迁,收字已达16917字,每 字之下先注反切音,再引群书训诂。这时的汉字已比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的9353字多出7500余字。由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手写的盛行,专门抄 书队伍的扩大,逐步地总结出了抄书的标准字体,如 “颜氏字样”、“干禄 字样”、 “五经字样”等。在书体上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 像王羲之父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等一批著名的书法家,为以后书法 事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金石学。虽然这一时 期仅仅注意了金石铭文的文字形体方面的价值,还没有全面挖掘它的文字学 价值,但却为以后金石文字的研究起了发凡起例的作用。随着民族jiāo流的进 一步发展,作为异质文化的印度佛教文化已经逐步地深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 生活与学术文化当中。这不仅为中国历史典籍增添了一个大内容佛教哲 学典籍,而且由于随之而来的印度语言文字学,对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起 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印度梵文语系的影响下,周秦汉以来兴起的声训、反 切、注音和四声分类法进一步发展,从而进入了构造汉语古音系统的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汉语音韵学著作,有李登的《声类》、吕静的《韵集》、 陆法言的 《切韵》、孙的《唐韵》、慧琳的《一切经音义》、神琪的《反 纽图》、沈约的 《纽字图》、空海的《调四声谱》等著,在古代音系的构造 上出现了守温的36字母。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又促进了对历史典籍的注释、订 补和更误,使得历史典籍的修订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仅二十四史中就有14 种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其它的如史乘、地志、文集、文选等典籍也大量出

    ----------------------- Page 57-----------------------

    现。基于语言、文字学发展基础之上的对古书的注疏、解释也作出了大量的 工作,出现了如集解、义疏、集注、章句等新的注疏形式,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并出现了历史典籍的新的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总之,这一时期由于 汉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历史典籍编纂的繁荣。                    三、语言、文字学繁荣期和历史典籍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繁荣时期特别是清代,由于 各种社会、政治原因的相互激dàng,使得清代学者在语言、文字学方面投入了 巨大的精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3世纪中叶到 14世纪末,以杂曲、散曲为代表的北曲,以及南曲文学 的飞跃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戏曲文学的 “黄金时代”。随着北曲文学的高 度发展,在元代出现了周德清的曲韵和曲论专著 《中原音韵》。这部著作对 研究汉语发展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反映了当时活生生的共同语 音,成为我们研究和构拟近代语音系统的主要依据,同时这部书所体现出来 的根据实际语音审音定韵的革新精神,也给了以后的韵书编制以很好的影 响,它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给汉语语音史建立了近代语音的一个平面。以它为 起点,可以跟7世纪时 《切韵》所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比较,可以考察由中古到近代的语音发展情况;又以它为起点,可以跟现代 普通话语言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比较,可以考察由近代到现代普通话的语音 发展情况,也可以据此考察现代北方话各个次方言的语音发展情况;随着南 曲的发展,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来濂又奉命编纂 《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