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 章(第2/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兰教徒相辅,同时全国各 地凡穆斯林所到之处,均设有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当时还设置了 “曲回国 子学”、 “曲回国子监”,以教授阿拉怕文和波斯文,这项措施使穆斯林在 科举和学术上的各类文人也日渐增多。总之,各国不同身份的穆斯林,自唐 代进入我国,至元时已初步扎下根来,融入我国的民族在家庭之中,伊斯兰 教在中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在我国西北一些少数民族中 影响较大。进入明代以后,逐渐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异,主要表现如下:       (一)中国伊斯兰教教坊制和其后的门宦制的出现。教坊制始于元代, 元代穆斯林随蒙古贵族东征,大量涌入中国,被称为 “探马赤军”。元王朝 建立后,有大批士兵失去军籍,变成农民,在社的编制下进行农垦。另外, 元统治者还将土地赐于穆斯林上层,并对他们实行优惠政策,使穆期林贵族、 商人、官僚等转化为穆斯林地主。这样就使伊斯兰教深入中国的农业经济。 在这些军屯和官僚田庄等穆斯林聚居的地区出现教坊。所谓教坊,也称寺坊, 实际上就是以一个清真寺为中心的穆斯林聚居地区,它由该地区的全体教徒 组成,是一个独立的、地域xìng的宗教组织单位。教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 是它的独立xìng,教坊一般都是各自为政,二是实行开学阿訇的聘请制。教坊 制的形成完成了伊斯兰教与中国封建制度的结合。清初,在教坊制的基础上 又出现了所谓的 “门宦制”,“门宦”相传由“门阀”和“宦门”拼合而成, 以表明其权势和地位,这种门宦最初产生于甘肃临复,后来逐渐发展到甘、 宁、青等其它地区,其中以格底林耶、虎非耶、哲合林耶、库不林耶势力最 大,被称为 “四大门宦”。       (二)在思想领域里建立了特有的凯拉姆体系,即以儒家思想阐发伊斯 兰教义为特征的宗教哲学,大量吸收和改造了儒、释、道各家的思想,从而 完成了伊斯兰在教义上同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结合,并使伊 斯兰教的教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伊斯兰教为了在中国存在和发展,还采取 非常灵活的方式,更多地表现为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三节道教      道教是根植于本国的民族宗教。它的孕育过程很长,正式产生于东汉后 期,发展于六朝和隋唐,鼎盛于金元,衰微于清代。它不是某一教主在短期 内创立的,而是多代的逐年积累,是多人多渠道汇合而成。道教,对于中国 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文学、音乐、化学、医学、yào物学、养生 学、气功、以及民俗、民族关系、农民运动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道教的产生      道教的出现,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奴隶社会产生后,人们头脑

    ----------------------- Page 50-----------------------

    中的原始英雄崇拜,也发展为圣贤崇拜,保存发展了鬼神崇拜。一批联接人 和神、在人神间传递信息的巫、祝、卜、史便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而产生。 他们或 “以舞降神”,或“迎神导行”,或“断吉凶”,或“记述祭祀”事 略,他们的出现,是中国宗教产生的萌芽,是道教出现的源头。在剥削制度 下广大劳动者深受残酷的社会压迫和自然界盲目必然xìng的奴役,而又不能正 确解释受压迫受奴役的原因,幻想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乞求神灵保佑,解除 苦难,寻找安慰。所以,道教也和世界其他宗教形式一样,是在这样的社会 背景下出现的。      原始的神仙崇拜,先秦的巫祝卜史以及老庄学说等,为道教的出现奠定 了基础。汉代司马谈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