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后缀有补子。是为官服。外着比甲。         清代 1616 ~1911 年 戴暖帽或凉帽,穿马褂长梳旗髻穿旗袍,外着琵琶襟                              袍,袍用马蹄袖。是为官马甲,足穿花盆底旗鞋。                              服。         近代 1840 ~            戴呢礼帽,穿窄袖对襟马烫发,穿改良旗袍,戴耳环、                              褂,长衫,足穿布鞋或皮手镯、戒指等饰物。                              鞋。     在女装方面,上襦下裙为基本样式,从战国直至明清。秦汉时,上襦很 短,只到腰间,裙子极长,下垂至地。隋唐时,裙腰高束至腋下。唐裙色彩 艳丽,明代趋于浅色,乃至素白。        褶 (裤褶)原为北方民族骑马shè猎之服,汉末传入中原,南北朝时盛

    ----------------------- Page 20-----------------------

    行于民间并入宫廷。上身之褶色赤,下身之 色白,配套穿用。内地多以丝   织物 (如绢)为材料。如“蜀锦 褶”、 “绣 褶”、 “绫罗 褶”等。       古代服饰常显示身分。衮衣为帝王百官礼服,与冕冠、舄等配套,以颜   色,纹饰等区别尊卑高下。       庶民穿布衣,穿兽毛或粗麻织物做的褐 (短衣)。《盐铁论》云:“古   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 而已,故命曰布衣。”       清代满族fù女之旗袍经改进变化后在近代颇为流行。与此同时,男装因   受西方影响而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相杂。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作为男装一度   在政府官员和青年学生中流行。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老一   代革命家如máo zé dōng、周恩来等,经常着中山装。                         第四节 节日的物质消费习俗       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由于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致使我们的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   节日的习俗、活动丰富多彩。这些节日与其他民族的宗教神话不同的是,更   具有人世的意义,但其中也常有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在这些数量众多的   节日中,比较重要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    “腊八”节等等。       一、春节       春节,是yīn历正月初一,又称过 “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   个。年为岁首,唐虞时有 “载”之称,夏商时有“岁”之称,周由岁改年。                  ①                                          ②    “年,谷熟也”,“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甲骨文之“年”   是果实丰收的形象,有丰收的含义;金文中的“年”,也是谷穗成熟的样子。   过年,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是祈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人人康乐。当是时,春气萌动,又值春耕前之农闲时,故尔是休息、娱乐的   好时光。       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方面一度居世界领先地位。过去一直延用的太阳   历,又称夏历,因始于夏而得名。该历以朔日子夜为月的开始,“正月朔日,   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之为首。”可见正月初一不仅是一月   之首,而且是一年之首,故古时有元日、元旦、元正、元朔、新春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