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1/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 他们嘲讽科举制度下培养的人才,只会死记硬背, “读书十年,而不能作一 书札”, “曾入翰林,而问司马迁为何科前辈”,可笑可悲。      这场论战给顽固的封建势力以有力的冲击,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的 呼声日益高涨,维新变法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从1888年到1898年康有为曾先后7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的重要xìng、 必要xìng和紧迫xìng。光绪帝对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颇感兴趣,认为其有利于挽救 民族危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因为当时的光绪受制于慈禧太后,处于有名无实的地位,而以慈禧为代表的  “后党”势力很强大,他们仇视并极力反对变法。朝廷内以支持变法的光绪 帝所代表的 “帝党”与后党的矛盾随着维新运动的逐步高涨,亦日益激化。 光绪帝决心推行变法,试图以改良派的力量与 “后党”势力抗衡。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根据 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从6月11日到9月,光绪先后颂布了几十条新政诏令,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诸方面,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 运动。      政治方面:裁撤冗员,取消闲散、重叠机构,澄清吏治,允许百姓上书 等。      经济方面: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在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设立铁路矿 务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 预算、决算等。      文教方面: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改试策论;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各地设中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游历;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 自由创立报馆、学会等。      军事方面:训练海陆军,裁减旧军,改用西法cāo练等。      从新政内容看,除设议院、国会等没有出现,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变法 维新的主张,它有利于资本主义文化经济的发展。      被触及到切身利益的顽固派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开始了血腥的反扑。      因为顽固派把持着中央和地方的特权,光绪帝的新政颁布后,除湖南巡 抚陈宝箴还能认真执行外,其它各地都拒不执行。在中央,慈禧首先迫使光 绪帝革去翁同的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将其驱逐回籍,剪除了光绪的得力 臂膀;其次,迫使光绪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并统率董福祥、聂土城、 袁世凯三军,控制了京田地区;接着把二品以上官员的安排大权抓到自己手 中。      这期间光绪帝也曾抗争过。如把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 布、许应硝等6人一同革职,又委任谭嗣同等维新派以官职等。但这激起慈 禧更大的仇恨,她指使荣禄频频调军,加紧策划政变。      因为维新派依靠的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所以在“山雨yù来风满楼” 的危机时刻惊惶失措,而最终把希望寄托在yīn险dú辣的两面派袁世凯身上, 导致了政变的加速到来。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进而在全国捕

    杀改良派。康、梁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逃亡国外,谭嗣同决心为变法流血,于 9月28日同刘光第、杨锐、杨深秀、林旭、康广仁等6人被杀,史称“戊戌 六君子”。至此,变法失败。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前后正好103天,历史上称之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既是这场改良运动的高潮,也是其终结。                                      三      19世纪末,由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优秀分子导演的这场改良运动, 最终伴随着维新志士的鲜血而落下了帷幕,但是,资产阶级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