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 章(第1/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柏建立了直 接联系。1873年,英国派使团到喀什噶尔,带去了英国女王给阿古柏的亲笔 信,还给阿古柏运去了两门小pào和一批qiāng支弹yào。1874年2月,阿古柏与英 国使团签定了通商条约,英国人取得了在新疆的一系列特权。      沙俄也于 1868年派遣一个商人到喀什噶尔活动,1872年又派一个使团 到喀什噶尔。6月,签订了一个通商条约。阿古柏政权得到了沙俄帝国主义 的承认和支持,同时,沙俄在新疆攫取了大量的非法权益。      沙俄为维护它在北疆的既得利益,于 1871年7月出兵,强占我国伊犁地 区,随后又向伊犁地区移民垦殖,把伊犁地区置于阿拉木图的沙俄行政长官 管辖之下,设官分治,向当地的中国居民勒索钱粮,进行无耻的殖民统治。 沙俄不断地拉拢支持阿古柏,目的是要他对沙俄 “臣服”。广大的新疆地区 很有可能沦为英国或沙俄的殖民地。因此,收复新疆有着平定叛乱和反击侵 略的双重重要意义。      正当准备收复新疆之际,1874年日本出兵侵占台湾。清政府内部出现了 一场 “海防”与“塞防”之争。当时执掌朝中大权的内阁大学士、直隶总督 李鸿章主张重 “海防”,废“塞防”,放弃新疆。      面对祖国边疆的危局,左宗棠忧愤深广,夜不能寐。他指出 “海防”与  “塞防”不可偏废,中国与沙俄有万余里的边境线,这已对我国构成了很大 的威胁。如果我们持软弱退让的立场,沙俄就会得寸进尺,其它侵略者也会 群起效尤。他说: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表 现了他放眼全局的远见卓识和毫不妥协的坚定立场。     这时,国内的农民起义已基本平定。左宗棠的主张又得到了朝野上下多 数舆论的支持。清朝统治者也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见。      1876年4月,65岁的左宗棠率军三路出关,开始收复新疆。

    左宗棠老当益壮、精神振奋,决心 “誓与此虏相周旋”。他平时就对新 疆有多方的调查研究,因此作战一开始就指出,新疆叛贼虽然气焰嚣张,但 是 “能战之贼,至多不过数千而已。”他根据阿古柏的兵力分布情况和清军 长驱直入,补给线长的特点,制定了 “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原则, 先 “猛打数仗”,以“挫其凶锋”,等北路胜利后,再进攻中路、南路。      6月,左宗棠率领的清军主力越过天山,穿过戈壁,挺进乌鲁木齐。炎 热的夏季,暴风骤雨变幻无常,飞沙走石扑面灌耳,似火骄阳,暑气逼人。 再加上国力衰败的清政府缺粮缺饷,行军十分艰难。但是,有全军官兵高昂 的士气,有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有沿途群众的大力支援,清军一月行程3000 里。8月,就廓清了乌鲁木齐外围,随后一鼓作气,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 斯等北路4城,还打败了阿古柏所派的援兵。11月,收复了北疆。     在左宗棠收复北疆的同时,沙俄加紧了侵略活动。它想在阿古柏政权灭 亡之前,造成一个既定事实:与阿古柏签订一个边界条约,把准噶尔西部的 大片领土划归沙俄。左宗棠及时洞察到了这个yīn谋。所以,收复北疆后,他 立即指挥大军南下,势如破竹,迅速收复了吐鲁番。1877年4月,进攻南疆 门户达坂城。      敌人为了遏止清军前进,堵塞了开都河 (通天河),使河水泛滥,造成 喀喇沙尔、库尔勒之间百余里一片汪洋。但清军不为洪水所阻,连续6昼夜, 追击敌人900里。阿古柏见大势已去,在库尔勒服dú自杀。到1878年1月, 除伊犁外,天山南北全部回归了祖国。      随即,左宗棠向清政府建议把握时机,收复伊犁, “乘此兵威,迅速图 之”。因为如果拖延日久,沙俄必将 “愈进愈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