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兵曹高彦(第1/3页)  隋末逐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里长家住村东头。

    里长最早设于春秋时,负责掌管户口c赋役之事。《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以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每里置里长一人。汉代古制有里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c有秩c啬夫c游徼。

    隋文帝杨坚建隋后,有感于民少官多c十羊九牧的状况,采用杨尚希的建议,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顿,把州c郡c县三级制,改为州c县二级制,罢天下诸郡,以州直接统县。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县下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分置保长c闾正c族正(京畿以外置里正c党长),隋炀杨广帝即位后又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易州为郡,地方仍是郡c县二级管理。

    唐代诗人杜甫《兵车行》云:“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反映的便是里长负责征兵c发徭役的情况。

    隋朝官制除郡太守1人c郡丞1人c郡尉1人由吏部直接任命外,还有光初光曹c光初主簿c县正c功曹c主簿c西曹c金c户c兵c法c士诸曹等官吏或是地方官员,或上级官员征招的幕僚从属,不一而足。

    渤海郡是属于上中郡,按照吏部规定可以有141名官员来统管全郡十余县事务,实际上地方世代的官吏加上太守c郡丞c郡尉的从属官员早超出了定额。

    高彦是阳信城本地官员,年方三十岁,年富力强又善于逢迎上官,故得以主掌郡中兵曹诸班事务。对关西来的郡尉元文都他尽职尽责,每有征兵征丁任务都能及时完成,对本郡人士他笼络望族,但凡征兵发丁都转嫁到寒门穷苦人家身上。然则对于寒门有武力的豪杰之士却暗中多方救济,所以郡中上下都对他抱有好印象。

    郡守王藻感到十分不安,他出身太原王氏偏房,二十岁就在礼部为官,三十岁就做到渤海郡守太守之位,自不是痴傻人物。如今在太守的职位上已经五年了,自大业七年以来郡中状况越来越差,征高丽连发府兵和丁壮,百姓逃亡,流民造反,豪门兼并等等,整个渤海郡是越来越乱了。

    “陛下的诏令当如何?”太守大人王藻懒懒的垂问。

    既然局势难以控制,那就不管了。美酒佳人且享受,天下纷乱又如何?更何况关东豪族与关陇贵族向来不和,即使有人作乱,难道敢随意伤害五望七姓的王氏族人吗?

    “唯太守之命是从。”郡丞韦长兴是关西门阀出身,虽不把太守王藻放在眼里却也不敢明面得罪。

    “城中的四千府兵不可轻动,当留之以防豆子岗的盗贼。陛下征兵诏令,可让每县县令发府兵三千,丁壮2万,至于阳信城的任务就让兵曹高彦去办,他不是有小萧何之称吗?”郡尉元文都向来胆小怕事自然不愿领兵去辽东,至于皇帝诏令只管往下发就是,下面完不完成就不干他的事。

    “那就如此吧。”太守王大人随意就敲定了方案。然后就命人招来舞姬,置上美酒与同僚宴饮起来。

    事情议定后,命令随即下发,各县县令如何应对不说,单说阳信城的征兵抓丁事务就摊到了霉蛋儿高彦头上。

    正月十三,本是将要过元宵节的好日子,高彦却是忧心忡忡。郡衙户部司内,桌上盏中茶由热转冷,仆役换了数次,高彦只肃然端坐,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主事人方姗姗来迟。

    “孙公,这征兵事宜,君有何高见呀?窃以为当今大隋天子此次征辽东胜负难料,这征发去的兵丁性命如之乃何?”高彦向户部曹司孙嵩叫苦。

    孙嵩,现任郡中户部主事,四十出头,身形富态,个子中等,为当地豪族出身。孙家原本是北齐功勋世家,有着良田万顷,奴婢千人。自从大隋一统天下后是逐渐幕落。如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