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二章 沿街叫卖(第1/3页)  赵四娘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百味堂运作了一个月后,赵四娘就现了这个问题,她不是没有想过降低申领条件。要看书?壹然而她粗粗统计了一下,棚户区里需要救助的老幼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就算只给每户两个名额,估计也有四五百号人,这远远过了百味堂的承受能力。

    诚然,依照赵四娘家的家底,扩大百味堂,每天多给四五百人供饭,她家并非是承担不起。可以说,只要她愿意就完全可以做到。

    可当赵四娘想到每天要聚集近千号人两次,其中大部分还是不知根底的黑户,就会从心底生出恐惧来——这乌压压的,阵仗实在太大!一天两天还行,若是天天如此,不要说她家能力有限h一1d不住,就连不管事儿的朝廷多半也会担心生动乱而出手阻拦呀!

    赵四娘几经思考后,还是决定维持原状。哪怕家里那几个老好人轮番相劝,这事儿她都始终没有松口。

    不过百味堂虽然没向广大棚民开放,赵四娘家却用另一种方式来周济棚民。生意不断壮大的她家不断地在建新铺子c新作坊,这就需要大量人手。每当这时,她家都会优先考虑棚民,先后多次从棚户区找人打下手。活儿不见得有多重多难,却给了他们幽都卖死力气的最高工钱,还包三顿油水很足的饭菜。若是饭菜有多,还允许他们打包带回家。

    然而相比起庞大的棚民队伍,赵四娘家所招人员的数量极为有限,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当她看到好些棚民们被香气吸引过来,眼巴巴地望着大锅,不知怎的,竟然生出几丝歉疚之情来。

    于是她计较一番后,又在百味堂后面另支起一口大锅,等杀好第二头猪后,又炖了一锅全猪汤。然后宣布不管男女老幼见者有份,只需自备容器。就给领取热汤。

    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那两口巨大的铸铁锅里依然不断出咕噜咕噜地声响,附近飘满了浓郁的香气。仔细辨别一下,就会现两口锅里冒出的香气颇有不同。

    百味堂前的那口锅里炖着的汤里没有加酱料。里面是奶白色汤汁,口味醇香;百味堂后的那口锅里炖着的汤里则加了赵四娘家特制的大酱以及小红辣椒若干,酱香浓郁,鲜辣爽口。╞要┞看═书┠╡┠<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择排不同的队伍。如此一来。熙熙攘攘的人流就一分为二。再加上有了前两天的经验,百味堂附近人很多却不混乱。

    只见人们手里拿着从家里来带的大碗,有序地排着队伍。队伍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虽然今儿才腊月二十六,还没到过年的正日子,可大伙儿却比往年过大年还要高兴,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

    尽管外头在放年货和免费派汤,一派熙熙攘攘,但百味堂里面依然井然有序地正常营业着。就在刚才,晌午的三百份主食销售一空。今天百味堂的营业算是结束了。

    百味堂的九个员工在把铺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后,除了三个妇人急着回去照看孩子先走一步,剩下的六个人都主动留下来帮忙,其中就有褚小楼的娘亲周氏。

    如今褚小楼他爹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尽管还不能出去揽活儿,但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因而周氏也就不忙着回家。这会儿她见年货放处虽然有些繁忙,但那儿原本就有赵四娘和从各处调来的伙计在操持,加上新加入的几个百味堂的伙计,人手已是绰绰有余。于是有着一手不错的灶上工夫的她想了想。转而去百食坊里帮着做起酥糖来。

    这个百食坊就是赵三郎盖来安置那些孩子的,青砖草顶十分独特,就在百味堂的不远处。

    百食坊虽带了个“食”字却不是百味堂那样的食铺,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一个食品加工作坊。尽管宅子的大门上似模似样地挂着个“百食坊”的招牌。因为作为作坊的它不必对外营业,大门两边的倒座房没有改成门脸儿,而是直接做了仓库。后面的三间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