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2/4页)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仁义的话,不必向他处寻求,只需从身边做起,便是对仁义的最好诠释。

    第6章 辑二 安贫足以养xìng,积善可以兴家(1)

    第一节 慷慨之福与小气之灾

    贫贱的时候,要保有自己内心的尊严,绝不向别人谄媚、求取施舍。这样的话,即使外在仍然贫穷,却是个精神上的富翁。而物质上富贵的时候,也要牢记“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

    老祖宗说话

    桃实之ròu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栗实之ròu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桃子的果实暴露在外面,一点也不吝惜地让人们取食,因此人们在吃完后会把桃核种下去,从而有可能再长出桃树。由此可见,多做善事的人能够留下福泽。栗子的果ròu秘藏在壳内,深深地将自我保护起来,人们就会破开它的壳来吃里面的ròu,吃完后丢弃掉壳,完全没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知道,凡是吝啬小气之人必然很容易灭亡。

    过来人的故事

    某县张家是一个比较富足的大家族,这一代掌家的老爷因为小时候吃过一些苦,对于贫苦人家的难处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平时对待四邻街坊都十分慷慨,时不时地便会接济一下有困难的家庭,对待自家的佃户也颇为宽厚。也因此,张家在县里的名声十分不错。

    世上既有慷慨之人,便也有吝啬之人。同县的钱家也是个富户,其资产比起张家更要来得丰厚。不过,能够享受到这种丰厚财产的却只有钱家自己,外人休想得到一厘一毫。钱家对于家里的佃户压榨得也是十分厉害,一点一滴都要斤斤计较,抠门到了极点。钱家的街坊邻居休想得到钱家一丁点的帮助,于是人们便暗地里称钱家老爷为“钱老抠”。

    有一日,县里来了一些外地逃难过来的人,听说是山东那边遭了蝗灾,官吏又互相推诿责任,不办实事,人们都过不下去了,这才纷纷向周边出逃。

    这些人经过长途跋涉,各个均是衣衫褴褛、一脸菜色,见者无不心生怜悯,但大多数人自身也并不富裕,只能尽力施舍一些口粮。

    张家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县路口建起了施粥棚,并且对于衣服破损无法蔽体的人,还会发放一套干净的衣服。钱家却与张家的做法相反,不仅对流民的苦难视而不见,还对那些停留在他家门口的人大声呵斥,强行把他们赶走。

    此事过后不久,全国其他地方陆续遭遇天灾,各地流民在逃窜的时候,开始集结成群。随后,起义的队伍就像点燃的薪火一样迅速席卷天下。

    张家、钱家所在的县是最先被起义军占领的地方,那些家中有钱财的人都纷纷遭到了洗劫,甚至还有人遭到了杀身之祸。这其中,张家与钱家因为得到消息早,提前就带着家中钱财躲了起来。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两家终究还是被起义军搜了出来。而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戏剧xìng的一幕出现了:张家不仅没有被抢,反而被好好地安置在了原来的住处,甚至还有专门的人保护;而钱家却彻底遭了殃,万贯家财被抢了个空不说,还被起义军砍掉了脑袋,罪名是为富不仁。

    直到后来,张家才知道,当初被他们救济过的人当中,有个人当上了起义军的重要头目,因为这个原因张家才逃过一劫。

    知道这件事的人们纷纷感慨:积善有余庆,多藏必厚亡。

    所谓为善者有善报,自私者有恶果,不外如是。为善是一个良xìng循环,虽然给予他人看起来是自己损失了,但是他时他地,终会有回报。得到回报之时则是功德圆满,一个循环完成,用举手之劳换得了日后的回报。他人在之前获得了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