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6章 光学电报(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步兵师的参谋会议结束之后,实习参谋陈万新便接过了上司签发的文书,然后从大榆树堡师部借了一匹马赶往了义州。

    大榆树堡到义州约30余里,骑马大约3-4个小时。正值秋末时节,阳光也很明媚,道路两边收割完成的田地带来了良好的视野,使得远处的风景都显露了出来。比起季的繁花似锦,其实辽东的秋季同样也是色彩缤纷的。

    特别是本地原生态的树林,因为各种树木自然生长的关系,在这个季节中呈现出了绿、黄、金、红等不同的色彩,远远看去犹如一幅自然生成的西式油画,实在是令人赏心悦目。不过陈万新并无暇顾及这些风景,只是一心向前赶着路。

    当陈万新抵达义州城时,天色还不算太晚。和过去相比,义州城显然繁华了许多,特别是当铁路延伸到义州之后,义州城和关内的联系也就更为紧密了。关内的用品通过运费低廉的列车大量的运到了义州,而义州附近的蒙古部落也因此能够将自己的收获在义州换成常所需的物资,义州也就成为了关外另一个同蒙古部族贸易的终端市场。

    义州城的经济繁荣不仅给当地的驻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也吸引了不少商户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进驻。比如邮政所就已经提前进驻了这里,陈万新入城后只是想了片刻,便拉着坐骑拐去东四街的义州邮政所。

    作为一个经常前来此地寄信的常客,陈万新对这里显然熟悉的很,他把后的坐骑交给邮政所外的门子后,便推门走了进去。门还没有完全开启,他已经忍不住大声叫道:“老黄,你上次说的那个信号机能用了吗?”

    义州邮政所并不大,这里原本就是一个旧商铺改建出来的,前店后院的格局。前面用来接待寄信的平民或军人,后院则是邮政所职员居住和存放邮件的库房。

    和义州城其他商铺有所不同的是,邮政所的地面全部拼砌了福建产的瓷砖,墙上还镶嵌了许多半镜子,屋,这却是一种渐渐兴起的潮流。

    而交通设施的改善,警察制度的建立,各地邮政所的开设,也使得年轻人外出不再是一种一去不回头的人生冒险。当然这种人口上的流动和灾民的流动不同,是一种有序而促进社会劳动力分配的有益流动,因此也获得了官方的肯定和支持。

    而社会的人口流动,不仅刺激了城市的发展,同样也给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这个崇祯登基之后才成立的政府部门,仅仅花了十二年不到的时间,已经迅速成长为了一个庞大的机构。

    不管是交通运输业还是邮政业,现在都是油水丰厚的产业,而负责管理这两个产业的交通邮政部门,凭借着丰厚的利润回报,已经成为了户部和总理衙门之下第三有钱的部门。

    而交通邮政部掌握的资金过于巨大,并有着自己管理的银行,使得户部和总理衙门的官员都起了一些其他心思。他们想要把交通邮政部拆分为两个部门,从而分别归属到户部和总理衙门的管理之下。

    户部和总理衙门的想法自然遭到了交通邮政部尚书田仰的反对,不过交通邮政部毕竟是一个新成立没多久的部门,部内的官员根基都还有些浅薄,无法和郭厚、冯铨率领的两个衙门抗衡。

    于是田仰便挖空了心思想要寻找支持者,在他的积极寻找下,发觉朝中真正愿意和自己结盟的,也只有被文官集团们排斥的总参谋部了。总参谋部和交通邮政部之间还是有着许多关联的,比如提高运兵速度的铁路和公路建设,给驻守边关的军中将士带去抚慰的家书邮递等。

    因此双方很快就开始接触了起来,信号计划实质上就是为传递军事报开通的一个讯息传送系统。这种讯息传递起自皇帝的一个设想,及利用光学原理,把文字变成讯号传递出去,从而取代兵部传递军的数百里加急的马递业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