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6章 光学电报(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想要建立这样一条前所未有的信息传递路线,不仅要修建大量的中继站点,还要培训出足够cāo)纵信号机的人员,这是一项投入相当大且看不到收益的计划。户部和总理衙门都不愿意为这个计划投钱,而内务府投资的计划太多,这个看似不怎么重要的计划也就被搁置了。

    直到交通邮政部的官员感受到了危机,于是拿出了大笔的资金投建了义州-锦州-北京这条讯息传递系统,这才算是初步建成了这条实验线路。虽然崇祯十二年年初已经完成了这条线路,但是几次实验传递的信息都出现了缺失和错误,因此一度被人怀疑这条线路的实用。

    如果不是田仰咬着牙坚持投入资金下去,总参谋部和燕京大学的教授们都差点要放弃这条臂板信号系统,转而继续建设军鸽传递系统了。

    在交通邮政部近乎无限资金的投入下,信号传输路线所用的信号机正变得越来越完善,而密码学和相关数学的研究也是不断出现了新的成果。

    听到陈万新的叫喊声,义州邮政所的所长黄承武顿时从面前的邮件上挪开了视线,看着走进来的陈万新有些惊讶的说道:“你问这个干吗?不过你来的真巧,明天我们正要做第44次测试。”

    陈万新顿时喜笑颜开的说道:“那就太好了,能不能把测试的内容改一改,我有一个紧急讯息要传回北京,如果赶列车回去,起码要10天,我希望明天就能传到京城去。”

    黄承武想了想说道:“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要传给谁?太复杂的消息可能不行。”

    陈万新想了想,从柜面上拿过了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写了一句话,接着递给黄承武说道:“不复杂,就那么一句话。”

    黄承武看了一眼白纸,上面写着“携200支猎鹿枪速来义州,甥万新。”这样一句话。他随即点头说道:“就这样一句话啊,那可以。你明八点过来和我一起发消息,收讯人是谁?”

    陈万新松了口气,立即说道:“是我舅舅,江南制造局北京办事处的主管魏晨西…”

    第二一早,八点没到陈万新就到了邮政所,这一的天气很好,阳光灿烂,万里睛空。黄承武随即带着陈万新来到了义州城东南城墙上。这里竖立着一台三人多高的木铁机器,由1根支撑桅杆和6根信号臂组成。

    陈万新很有兴趣的看着黄承武带着两名帮手扳动信号机,他很快就看明白了这部信号机的运作方式,每根信号臂都设有3个摆放位置,通过6根信号臂不同位置的组合,便可实现字母和数字信息的编码。

    而在远处的信号站配备望远镜,就能看到相邻的站点发出的信号,收集信号之后再向下一站传送下去。

    虽然只有30多字的讯息,但黄承武却很谨慎的发了三次,花费了大约3分多钟。看着他忙完之后,陈万新不由大感兴趣的问道:“这样传递到京城,需要多少时间?落前能到吗?”

    工作并不复杂,但是黄承武却紧张的冒出了汗,他拿着手帕擦了擦额头后,有些心不在焉的说道:“每12公里一个信号站,大致一个小时传递120公里。我们距离北京约520公里,大概4个半小时就能传到京城。

    等下午3点过来等待传回的消息就知道成功还是不成功了。另外你要传递的讯息,昨晚已经跟着邮政列车送出了,即便信号传递不成功,十天之后也能送到京城…”

    事实上这次的信号传递并没有出错,再经过了十个月的反复测试之后,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信号传递系统终于被大明人给完成了。

    信号传递系统一经成熟,很快就成为了军队和商人的最。而铁路部门也随之利用它作为了列车调配的传递方式,这大大的增加了列车运行的效率。

    当然在初期,这种讯息传递的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千里之内每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