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6章 道统和法统(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崇祯突然向群臣抛出了什么是朝廷的质问时,郭允厚还是有些吃惊的,因为这同他们此前和皇帝商议时的计划有所不同。品書網

    不过在皇帝兜兜转转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当初设定好的道路来,让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户部这次之所以愿意挡在攻击黄立极舆论的前面,自然是想要把两淮盐引案的最大好处抓在手里。

    对于能够不花什么代价占据了未来两淮盐业四分之一的股权,还能从盐引案涉案人员身获得一大笔罚款,户部下官吏还是很有兴趣的。

    虽然户部拥有对各地盐运司的管理权,但是盐运司的主官盐运使的品阶是从三品,仅次于户部尚书,同户部侍郎同级。因此户部对于各地盐运司的管理权力,还不及都察院派出的巡盐御史权力大。

    因此盐税虽然是户部最大的一项现金收入,但是户部官员在盐业获得的好处,其实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户部轻易的把长芦和河东两处盐场卖给了四海商行,而没有多加反对。

    盐运司官员们富的流油,但是他们给予户部的节贡也不会坏了行情,也许对几个户部分管官员和户部尚书那里会有另外的馈赠,但是对于整个户部来说,盐运司的存在并没有超过其他地方衙门。

    如果有机会让户部直接管理地方盐政,户部下的官员自然不会去理会地方盐运司官员有什么想法,毕竟别人家的儿子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儿子。

    更何况,自崇祯登基以来推行的新政,使得户部官员的升迁呈现出了某种封闭性的倾向。以往为了防止官员在某个部门做大,对于六部官员的任职采用的是流动升迁的模式。

    如工部郎要想升任侍郎,必须换一个部门。连续担任了两届京官,要外放一任地方官员。这种官员任职的方式虽然消除了各部门的山头主义,但是同样让央各部门呈现出了组织涣散,毫无凝聚力的后果。

    以座师门生关系联结起来的个人小团体,完全凌驾于各部门的部门利益之了。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打击一个没有组织的个人小团体,总去面对一个依托于下级关系严密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要强。

    前者因依附于皇权而存在,而后者则利用了部门的权力对抗了皇权。套用一句太祖的言论,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百怪。崇祯自认不是太祖这样的政治大师,也没有如洪武帝一般的精力和才能,要把一切政治事务都纳入自己手。

    因此他在一团散沙的央六部和以部门利益为重的山头主义,他默认了后者的存在。而户部、工部和刑部,因为这三个部门所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使得新政推行之后,便呈现出了某种封闭性的倾向。

    户部官员对于算学和金融知识的要求,工部官员对于理工科类知识的要求,刑部官员对于法学知识的要求。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显然不是半路出家的官员能够掌握的。因此从外部调入这三个部门的官员,门槛已经越来越高了。

    既然进入户部之后,个人的仕途升迁同户部工作的好坏联系在了一起,那么维护本部门的利益,自觉的成为了户部官员们的共同准则。户部权力的扩张,是他们个人权力的扩张。户部利益的受损,是他们个人利益的受损。

    因此当两淮盐引案爆发之后,郭允厚稍稍向下属们吹了吹风,户部官员们下一心的站在了支持首辅的立场,他们是指望着从这起大案让户部获最大的好处。

    当崇祯抛出了君、民、社稷三位一体的论点之后,此前还在纠缠于韩一良要不要受罚,首辅黄立极对于两淮盐引案究竟要负什么责任的官员们,如同被人打了一闷棍一样,双方在会议开始后积攒起来的决一死战的气势,顿时被悄然瓦解了。

    自孟子提出民本思想之后,便被后世儒家学者们尊称为亚圣,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