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1、危如累卵(第3/6页)  龙少情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就像《撒旦》的作者,常年生活在死亡的阴影里。

    苏灵:什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我还真没听说过。

    龙吟:嗯,那好,我给你讲点文学史吧!

    (一)作品简介

    出版史上,从来没有一本书像《撒旦》,夺去那么多人命,引爆那么大的国际危机,有那么多颗炸弹,为了一本书,而被扔向书店。

    自从19八八年,它在英国问世以后,所引发的事件从欧美、印度到rb,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0,伤者数以百计。其中有译者、出版者、烧书者,还有更多完全不相干的人。悬赏追杀作者的奖金被一再提高,竟然高达00万美元。激进团体还坚称,追杀令依然有效,至今从未改口。

    今天,《撒旦》已成为言论自由的代名词。不管是要讨论后冷战世界秩序、文明之冲突,还是要探讨圣教基本教义派的兴起茁壮,都不能不提到《撒旦》。

    在“九一一”之前,也只有《撒旦》事件,足以左右世人视听,从此主观认定,西方代表正义和理性,圣教则等于恐怖主义。

    对照本书的内容,这样的简单二分法真是讽刺至极。

    因为,本书所针砭的当代弊病之一,就是当我们遇到异文化时,往往出于无知,而加以妖魔化。

    说中的叙事者“我”不是别人,正是魔鬼。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喷射客机在空中爆炸,全机无人生还,除了两个主角。他们是两名早已失去信仰的圣教徒,活活掉到英国海滩,从此展开各自的魔幻之旅。

    其中一位吉百列,时梦时醒,梦中的他是天使吉百列,也就是《经典》中传达神谕的天使。梦中接受他天启的,有一位是宣扬“万物非主,唯有圣主”的先知,有一位是以信仰之名,号召暴力向西方宣战的宗教领袖,还有一位,是宣称可以分开阿拉伯海的少女。有一度,梦中的吉百列惊觉,从自己口中流泄出的,有些并非圣主真言,却是魔鬼篇。

    另一位主角萨拉丁,空难生还后即容貌大变,头上脚下长出羊角羊蹄,一如传说中的魔鬼模样。好不容易恢复人相,心中却已满怀仇恨。于是,他也说出连串的撒旦诗歌。

    作者的笔法虚虚实实,写下这本诡趣横生的说,以两名主角的蜕变与重生为主轴,探讨我们所处的后现代世界以及人类心灵的人性与魔性。

    (二)作者简介

    局外人拉什迪的悲怆与狂笑

    拉什迪潜藏多年,过着有警方保护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护费高达160万美元。199八年,伊朗政府宣布不会支持对他的死刑判决后,拉什迪才重新获得自由。

    四处流浪,躲避宗教恐吓和死亡威胁的萨曼拉什迪,在1999年11月6日终于喘了一口长气。

    这一天,德国柏林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无疑是对这位写过著名长篇说《撒旦》的逃亡作家的一种文化肯定和学术认同。

    躲避追杀,藏匿十年之久的拉什迪,似乎可以回到书房,开始他的天才写作了。但是事情往往又并非如此简单。

    1947年,萨曼拉什迪出生于印度教徒占绝对优势的孟买,其家族信仰圣教,但他的父母则保持英国绅士生活,与邻居格格不入,互不往来。童年的拉什迪肤色白皙,长得像个西方童话中的洋娃娃,所以在印度本土,他是众多有色人种玩伴的嘲弄对象。

    萨曼拉什迪196八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来和父母离开印度孟买,定居巴基斯坦,其间由于他在导演的话剧《不安分的日子》中使用了“猪肉”这一词汇,致使作品惨遭禁演,不得不只身逃到英国寻求文学梦想与命运规避。

    英国人接纳了拉什迪,他创作的说《深夜的孩子》获得了著名的“布克奖”。这部试牛刀的说写于19年,讲了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