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追赃助饷(第1/3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在李自成大军攻下长安及至陕西全省后,邻省山西的士绅百姓就已经蠢蠢欲动,纷纷哄传李自成如何仁义,大顺军如何纪律严明,是仁义之师,归附大顺的无论官绅百姓,都有好日子过。

    于是,各地百姓都对李自成翘首以待,只等大军一到就喜迎顺师。

    而时任平阳府(今临汾)知府的张璘然就深知晚降不如早降,被迫不如主动,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据他估计,山西本就兵力空虚,根本就不可能抵挡李自成的大军,巡抚蔡懋德直接指挥的抚标营,大约只有三千人,就这点兵马,那还守个鸟啊。

    张璘然这些日子一直忧心忡忡,就怕大顺军杀来后自己身家性命难保。

    其实他早就想投降李自成了,可问题是他虽然是平阳知府,但巡抚蔡懋德为了守卫黄河防线,也一直驻扎在平阳啊!

    张璘然早就去探过这位蔡巡抚的口风,已经明了此人是个死硬分子,绝对不可能投降的。

    要蔡巡抚守城肯定是守不住,但杀几个想要投降的叛徒还是易如反掌的。

    就在张璘然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天帮了他一个大忙。

    众所周知,山西与陕西以黄河为界,而且这段黄河是南北走向,从最北边的河曲到最南边的蒲州,上下达一千余里。

    现在黄河又封冻结冰,蔡懋德的三千兵怎么可能守得了一千余里长的防线,简直处处都是漏洞,贼军随时都可以直接过河。

    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只知道不停给蔡懋德下严旨,要他守好黄河,可是他手中无兵无饷,毫无办法,皇帝这是让他送死啊!

    但蔡懋德是个忠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还是为国捐躯,死就死吧。

    就在他准备战死在平阳的时候,太原城里的晋王却催他赶紧回去,全力保护省城。

    原来不仅是晋西南的平阳黄河防线危急,晋西北的河曲附近,也哄传大顺军要从此处渡河。

    而太原城在山西中部偏北一点,离河曲更近,也就是说贼军也可能会从北边包围太原。

    如此一来,包括晋王宗室在内的太原达官贵人都怕得要死,强烈要求蔡懋德优先保护他们。

    蔡懋德知道,倘若太原失守,晋王完蛋了,他更没法向皇帝交代。

    所以他就于腊月十八日带着二千抚标兵匆匆返回太原,而将守卫黄河的重任,交给了原来驻防在平阳一带的副总兵陈尚智,并命其移驻河津一带。

    得知蔡懋德要走,张璘然可就笑开了花,立即悄悄地派人去和李自成联络,他要归降天命所归的新顺王。

    并将巡抚蔡懋德将于十八日返回太原的消息透露给了李自成,恳求他早日率领大军到平阳解救万民于水火,到那时他必将率全城士绅百姓恭迎新顺王大驾。

    张璘然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负隅顽抗后挨刀子,还不如趁早降了新朝,说不定能得到李自成重用,日后还能在新朝谋得一番荣华富贵。

    李自成得知后大喜,老子的军队还没渡河呢,三四百里开外的平阳就要降了。

    于是也不再做什么准备了,当天就命令全军渡河,从禹门口和韩城之间的沙涡镇过河,而驻守在黄河东岸河津县的陈尚智根本没怎么抵抗,弃了城池,向东北一路狂奔,直接逃回了平阳,接着又逃至赵城县。

    李自成的军队于二十日到河津县,廿二日就到了平阳府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张璘然也如约率领士绅百姓开城迎降,让顺军兵不血刃拿下了晋南重镇平阳,之后果然得到李自成的重用。

    他投桃报李,出面招降了逃至赵城县的陈尚智,至此,太原以南再也没有大明的军队了。

    先前山西的百姓也只是听传闻说大顺军是仁义之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