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死者的身份(第1/3页)  极限推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第一名被害人的身份尚未确认,又发生了第二起案子。

    而且一样令人费解。

    第二名被害人也是一名中年男性,脸部仍旧被砸烂,脖子左侧皮肤上也有相同的骷髅头刺青,死因也是亚硝酸钠中毒,发现尸体的地点在西河区杨家集路,离第一具尸体被发现的地方仅两公里左右。

    “凶犯也太猖狂了。”朱桐捏紧拳头说道。

    “是啊,两起命案的凶手显然是同一人,居然在相同的区域两次抛尸,难道不怕被抓?”李小咏道。

    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凶手利用亚硝酸钠毒杀被害人,然后将尸体抛弃在西河区,而之所以砸烂脸部并拿走被害人身上的随身物品,目的则是拖延警方的调查进度。

    但是,第一宗命案发生后,支队安排了警员在尸体发现地的周围开展调查,虽然那个区域因为拆迁的缘故,人口并不密集,但将第二具尸体也抛弃在那里,显然不是理想的方案。

    为何凶手不选择其他区域抛弃第二具尸体,这是案件的又一大疑点。

    第二起命案发生后,案件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两起案件极其相似,连环作案的可能性也随之增高,因此,案件已升级为重大案件。局里紧急成立专案组,由吴斌担任专案组组长,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投入十八名刑警。在吴斌印象中,局里上一次成立如此规模的专案组,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了。

    成立专案组固然可以集中警力,开展更大规模的调查,可是缺点也不少。首先,随着社会大众对案件的持续,一部分警员必须抽调出来,专门应对各种媒体。其次,专案组成立后,增加了很多例会。而有的时候,这种会议流于形式,根本无助于案件侦破。吴斌更倾向于自由化的办案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同事之间自由地讨论案情。

    但开例会是硬性规定,而且会议内容必须及时上报局领导,以便领导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

    此刻,吴斌正用洪亮的声音向与会众人传达局领导的指示。

    “此次案件极可能发展为连环杀人案,而且尸体上留有骷髅头印记,明显带有对警方的挑衅。各位同仁务必高度重视此案,积极完成相关任务。各部门亦应协同开展各项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抓获凶手,避免出现更多被害人”

    被害人脖子上的骷髅头刺青,是当下年轻人流行的暂时性纹身,其实很容易清除,但凶手却任其留下,很难不让人产生挑衅警方的联想。之前部分刑警认为刺青是某个组织的标志,现在这样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排除。

    “当务之急是确认死者的身分,负责对接媒体的同志必须尽快联络各大媒体,发布死者的相关照片向社会大众寻求帮助。鉴证科的人员要配合将尸身上的特征拍成照片。

    “希望各部门通力配合,全力查案。另外,对接媒体的同事需格外谨慎,切勿泄露侦查工作的机密内容。”

    警方对外隐瞒了案件的某些细节,譬如尸体上的骷髅头纹身。目的自然是不希望公众陷入恐慌。但媒体可谓防不胜防,吴斌对第一起案件发生后,新闻媒体早警方一步获得消息一事依旧难以释怀。

    “两年前那桩案子,在场的同志都还记得吧?这么惨痛的教训,应当引以为鉴”

    “前辈,吴队说的是什么案子?”林桦用胳膊肘捅了捅坐在身边的李小咏。

    李小咏把手拢在嘴边,低声道:“两年前有一桩特大儿童绑架案,正是因为媒体泄露了警方的行动计划,使得原本即将被一网打尽的犯罪团伙匆忙逃逸,并在逃走前将手上所有的人质灭口。”

    林桦惊道:“人质?你是说所有的小孩都被”

    李小咏点点头,“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