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一章 三年之期(第1/2页)  谋动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已经很深了,邓州城的街头除了偶尔经过的更夫和巡丁,几乎见不到一只活物。一个黑影从巷子深处蹿出,四面望了一眼,径直向着城门的方向走去。

    忽然,在他身前闪出几个人来,一个声音高叫道:“这么晚了,国子尼是要到哪去呢?”

    国渊陡然一惊,应道:“是黄忠吗?今天我喝多了酒,身体有些不适,想要去城外求医问药。”

    典韦从黑暗中走了出来:“邓州城外有名医么?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而且你去求医,还带着那么多行李做什么?”

    国渊还要再解释,陈震也走出来苦笑道:“子尼你收拾东西也太慢了,我一回家就往城外跑,还是被他们堵住。不用找借口了,你我为什么要出城,他们心知肚明。”

    国渊见陈震如此说,只得叹口气道:“秋县丞今日作诗,已是反意昭彰,你们还不走,难道要留下来和他一起夷三族吗?”

    典韦咧嘴一笑:“反就反呗,这皇帝老子当得又不怎么样,扰得民不聊生,这个也反,那个也反,偏生我们就反不得?”

    国渊脸色一板:“张角、区星,你见到哪个反贼能成功的?兵败身死,为世人唾弃,我可不想落到那样的下场。”

    这时郭嘉和黄忠一起走了出来,郭嘉围着国渊转了一圈,若有所思地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

    国渊是郑玄的亲传弟子,这个小问题自然难不倒他,恭声道:“是亚圣孟子说的,出自《尽心章》。”

    郭嘉又问道:“子尼在邓州也有一年多了,在你看来,这里的风土如何。”

    国渊略一思索即答道:“县富民强,劝学向善,道无拾遗,人无冻饿,可称礼义之乡,不过……”。

    郭嘉打断他道:“想必你也知道,在我们来这里之前,邓州只是个偏僻小县,仓无粒米,民无余钱,是秋明建起了这个秋市,又四方征剿匪盗强豪,才有了今日邓州的繁荣。如此,不就是对民为重最好的注解吗?”

    国渊道:“汉室传承四百余年,其间名臣大将不计其数,一郡一县治理得好的也是数不胜数,却无一人提过一个反字。”

    郭嘉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我在颖川求学时,也曾往山东拜会过令师郑玄翁,听他讲起五德终始说和三统说的不同,并且说到汉家水德已尽,很快就会有新朝降临。不知国子尼可曾听过这样的说法?”

    国渊心里咯噔一下,自己在郑玄门下十几二十年,这样的话可没少听过。老师是个书呆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且他名气极大,门生极众,也没人会去和他较真,不过眼前想要否认却是不可能了。国渊想了想,轻轻地点了点头。

    郭嘉又道:“方今天下将乱,各种异象谶纬层出不穷,而且天子昏聩,外戚阉党祸乱朝纲,正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么秋明那一句天下安得只属刘,又有什么错处么?”

    国渊本就敏于政事拙于言辞,被郭嘉这么一说,感觉自己无从反驳,却只摇着头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国渊世受汉恩,绝不能举家附逆,害了全家老少。我知道,你们是担心我会去告官,把你们的反意捅出去。我以名誉担保绝不会告密,如果你们不信的话,现在就杀了我吧。”

    郭嘉没想到国渊如此顽固,不象陈震那般随便劝劝就好了,一时间竟然没了对策。此时月正当空,一只寒鸦被皎洁的月光唤醒,拉长了声音哇哇大叫。黄忠忽然出声道:“大丈夫生于世,当立鸿鹄之志,建不世之功,岂可如鸦雀绕于屋梁,整日聒噪不休?”说完,他张弓搭箭,众人眼前只见金光闪动,那不知藏身何处的乌鸦一声惨叫,却是再无声息。

    国渊心中大为震动,在秋明麾下的一小群人里面,黄忠平时总是不怎么说话,可是说出的话却都很有分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