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只(第2/3页)  大唐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就是你们的事情了。今天既然你们碰到了,就来看看兴夏和张强的杰作吧,这可是一件丝毫不逊色西征军成果的大事。”李玄清挥手让徐兴夏将那艘模型搬了过来放在众人面前笑道:“猜一猜这艘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除了加装了风帆之外没看出来有何特殊的地方。”三人见到李玄清煞有介事,都是绕着转了一圈但是都没发现出什么特别的地方。

    “好了,不逗你们了。张强,这是你们造出来的,你给他们解释一下吧。”李玄清和巧兮相视而笑,示意张强过来解说一下。对于两人来说这艘模型和已经在天津造船厂铺下龙骨的新式船只基本上代表了大唐造船业的新的革新。因为这艘船采用了最新研制出来的新技术,纵向的双轴双舵,两叶舵叶。彻底改变了此前的明轮推进系统的设计,这让船只不仅仅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减轻了极大地重量,而且最主要的是传动系统的彻底改变让蒸汽机极大地减少了动力浪费,使得船只的续航里程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按照巧兮刚才的布置,位于新兴城市长江口的上海造船厂和位于流求的造船厂将马上腾出船台和船坞,对于目前所有的船只进行改装,将此前的明轮全部改成双轴双舵推进系统。

    张强的详细解释让三人都感到一阵新鲜。在目前的船只制造水平上能够有这么大的提升,除了造船厂的一位天才船舶设计师的设计之外,还有宇文家新研制出来的新式特种钢的进步。对于特种钢而言,不论是李玄清还是巧兮都是知之甚少,很多只是知道一个名字和特性,但是对于其中具体的配方两人都不清楚。所以这一方面是宇文家近十年以来在炼钢上面孜孜不倦的投入和钻研研发出来的新配方。新式的镍合金钢和钨锰合金钢等实际中新式的特种钢材的配方几乎都是宇文家和装备处的特种钢研究所合作研制出来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宇文家摸索出一整套的特种钢冶炼和加工流程,以及全套的机器设备。在此基础上带来了大唐炼钢产业的新的革新。最新式的炼钢炉已经达到了后世马丁炉和平炉的水平,还发明了顶吹等一系列新技术。而且宇文礼为了适应水利环保部对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还自行研制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废气和废渣回收处理系统,开启了废物回收的新篇章。这一点甚至连张全复都直接赶了过去准备实地参观。

    新式特种钢的研制成功让这种纵向的推进系统有了能够适应的材料,避免在纵向双轴推进的时候时间过长之后主轴长时间工作之后发热变形从而带来隐患。这让李玄清看到了新式船只出现的契机。按照天津造船厂的设计计算,采用最新的双轴双舵推进系统之后,单体船只能够在原有的性能基础上上扬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在采用最新式的船体之后,这个数字还可以往上提升有望达到百分之三十。这也就意味着大唐目前的所有动力船只数量不变的情况之下运力和速度增加了三成以上。这对于帝国最远的领土已经在地中海地区的埃及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能够极大地减轻西北铁路的压力,从西海郡出发的船只能够在减少一半补给的情况之下顺利抵达波斯都督府。

    而新式船只加上腓尼基运河,未来的大唐将牢牢控制泰西诸国,这样也就在天竺半岛之后为国内的工商业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商品市场,而且还能够快速的将商品送到万里之外。

    “内阁可以酌情考虑放开对动力船只的出口限制。只不过出口船只不允许是这种纵向双轴推进的新船。凡是不值得改动的船只可以卖到泰西去。等到腓尼基运河修通之后这些都不是问题。”李玄清在天津造船厂已经可以设计制造新式船只之后决定放开限制,这样一来等于让原本处于绝对封锁的国内重工业有了一丝破开技术限制而无法实现出口的限制。而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李玄清和巧兮已经测算过,按照目前帝国的人口和重工业规模,五年之内必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