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1/4页)  天地萨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彩棚,迎接我们。当我们走近龙泉府时,父王随同成千上万的百姓,出城迎接我们。众百姓看到骑在青牛上的尼玛,欣慰自己这一生中终于看到了神仙。一路上,百姓纷纷下跪,而且,对尼玛父亲苏斯里和盖瓦骑的骡子,也大为惊奇,以为他们也是仙人呢,才有此坐骑……我把尼玛和苏斯里盖瓦引见给父王,父王大当场御封尼玛为渤海国国师,苏斯里御封为工部尚书,盖瓦担任苏斯里的副手工部待郎……众萨满们因协助尼玛驱魔有功,也各得赏赐,每人赐十头黄牛,任由牵回家去,吃ròu或者耕田了……父王大不食前言,因为我找到了会飞的女神,当着群臣和众百姓的面儿,赐封我为渤海皇太子,以便在他百年之后,掌管渤海国的王权……

    第三十五章 耶律阿保机

    皇帝出宫侦察,却在湖畔谈起了恋爱,全民自由jiāo媾,却来源于古老中国的民俗……古老的生殖气息,弥地漫天,传承千年……

    我的两个哥哥,大素贤和大延琳,一个去了唐朝,一个去了契丹。去了唐朝的大素贤因贪恋大唐风物,在大唐当上了诗人,天天和一帮诗人写诗作赋,饮酒狎妓,早忘了渤海国。据说,他的诗在大唐还很受欢迎,唐朝诗人温庭筠说他,“佳句在中华”,那首诗,是他多年后回国时,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中写的,全诗是这样的:“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去了契丹的大延琳,是第三年开春回来的,他并没有找到会飞的仙女,不过,却带回来一个高大的马客,运回一车金银,来贸易渤海国的马匹,率宾(今绥芬河)之马不仅在渤海有名,在契丹也是上品。会飞的仙女只有一个,不可能谁都找到,父王并没有责备大延琳,反而赞扬大延琳有经济头脑,封为丞相,总理朝政。

    对此,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倒是那个马客,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头。说是哥哥大延琳的朋友,但很多时候,大延琳却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儿。马客自称叫啜里(耶律阿保机字啜里),四十多岁,个子很高,喜欢吃生ròu,但有时也采用一种叫做火锅(契丹发明,大辽墓室壁画为证)的吃法,用炭火把锅里的水烧热,把羊ròu切成薄薄的片儿,用热水一涮,蘸着佐料吃……这种吃法当时在渤海国尚没有,感觉很新鲜,一些人纷纷仿效,家家围着热火锅,吃得满头大汗,鼻涕横流,呼叫过瘾……

    我看出,啜里来渤海国,并不仅仅是贩马、传播火锅吃法的。没事儿,他骑着马,把我们渤海国四处看个遍,眼神中常闪出一缕贪婪的光来,我感觉那光有些像狼捕食时的眼光,让我最不快的,他总往尼玛身边凑。尼玛被父王封为国师后,给她辟出一间大殿,由她办公居住,但尼玛并不喜欢,她常常去到山上,在树上过夜。如此,让啜里找到了机会,尼玛在树上过夜时,啜里常在附近让人支起火锅,整夜整夜地喝酒吃ròu,尼玛常常被吸引得从树上下来,陪着他喝酒吃ròu……我想找个机会给啜里点颜色看看,我知道啜里身材高大,一般人不是他的对手,我找到我们渤海国的第一武功高手素静,如此这般地安排他会会啜里。

    又是一个夜晚,一轮明月照得忽汗海(今镜泊湖)波平如镜,远处的渔火在岸边闪闪烁烁,蛙鸣阵阵,萤火虫三三两两地在水边飞着……此时,我跟踪尼玛来到水边儿,只见尼玛像一团白色的影子一样来到忽汗海边,找到岸边山坡上的一棵高大的老橡树,“嗖”地一下便飞到了树上。不久,啜里故伎重演,他带着仆人来到岸边儿,在沙滩上支起火锅,点燃炭火,摆好各种佐料和ròu片美酒,然后啜里坐在火锅前,自吃自饮。喝到尽兴处,对着波影,还唱起歌来:

    昨日得卿黄菊赋,

    细翦金英,

    题作多情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