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往事如隔,不负秋归(一)(第1/3页)  祝长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七岁那年,独孤晴琅听父命,与独孤世家老管家一起替长年卧病在床的父亲独孤渝天拜访青城故人,祝长安的阿爹祝卿舟,其实最重要的是送一张写有独孤晴琅生辰八字的帖子到祝家。

    独孤渝天与祝卿舟二人在京都国学院求学时相识,相谈甚欢,又有着过命之交,加上二人又是同时收到夫人怀有身孕的消息,便相约如诞下两男便结为兄弟,两女就义结金兰,若是一男一女就婚书一张结为夫妻。果不巧的第一胎同是位郎君,独孤晴琅和祝狩岑。而独孤渝天的夫人因难产诞下独孤晴琅后去世,诺大的独孤世家就剩独孤晴琅一个男丁。另一头祝家好事频繁,随着祝夫人第二胎第三胎相继出生,不过都以是位郎君让独孤渝天遗憾好久。直到并不看好的第四胎祝长安的出生,两家在独孤渝天独孤家只娶祝家娘子过门的坚持下立下婚书,等祝长安并笈就派媒婆上门说媒准备二人婚礼等事宜,也就有了现独孤晴琅手中的那份婚书。

    初次登门祝家,独孤晴琅并未见到他那位年仅十岁的未婚妻,但见了与自己有兄弟之称的祝狩岑和祝家其他两兄弟,祝渝中祝仕榕。

    几人也算客气,以礼相待。

    祝卿舟委实不欺祝家这百谋一称,祝家三位郎君都教得甚好,以礼德行明贤,若是日后都入朝为官,定是国之栋梁之材。不过祝卿舟并不太想让祝家任何人与官家有任何牵扯,令为教书儒夫也不涉政为官。当时独孤晴琅还挺奇怪的,但放眼今下,总算明白祝卿舟的心思。

    百谋之义,奸正曲中,四方窥寐。祝家只要还称以百谋,天下这个局就从始至终都未曾要把祝家剔出去,反而逼得越死,直至那日的火,烧红青城的半边天。

    那时的祝长安刚把教书先生捉弄得面红耳赤,原以为是个口齿伶俐能言善道的小才女,靠近听才知。原是那祝长安不知打哪来的春宫图把先生的书本调换了,才让先生面红耳赤直说祝长安不学无术,枉为才女一称。

    正式与祝长安见面,正是教书先生递辞呈将事捅祝卿舟那,罚跪在书房里思过。这教书先生也是青城有名有望的学者,教书几十年,门下弟子都出路甚好。好说歹说才答应留了下来,可不再教祝长安。

    书房里,祝长安姿势标准,挺直了背跪在书房正中间,倔强要强在这个年纪的她表现得玲离尽致。齐眉的刘海让细汗浸湿,一缕一缕沾在额前,一双眼睛平静如潭水,鼻尖冒着粉红,一张略带婴儿肥的小脸,可爱?恐只能形容祝长安现在的样子。

    “你是我阿爹请的教书先生?”祝长安率先打破书房的宁静,抬起头看着坐右手边品茶的独孤晴琅。而那时的独孤晴琅并未留长逶迤在地的长发,一头齐腰的黑发一半在头顶用玉冠束住,插一支玉兰花的白玉簪;一半披在身后,一身青衫,公子如玉,温文尔雅。

    “难道你不喜?”独孤晴琅在想起刚才那位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被祝长安捉弄得面红耳赤的场景了,不自觉地说出这么一句来。

    “你看起来同我大哥哥一般年纪,若说你与我大哥哥谁更学时渊博,我选我大哥哥,《百令思》《四贤五德集》等古籍倒背如流,十五岁就细译古文《长生祝》。与其请你而破费府中开支,还不如让我大哥哥教来得更方便些。”

    “我现在可以理解你方才那些话是让我知难而退?”

    “难道我说的不明显?”

    “很明显,原本看那场闹剧我就打算推了祝老爷的邀请知难而退,可现在看四娘子,我竟觉日后有四娘子而风趣多了。”

    “好,日后长安定让先生风趣颇盛,终身难忘。”

    “那我现就谢过四娘子日后的盛情招待了。”独孤晴琅有些把盛情招待咬了重音,微眯着眸子去看跪在地上的那小人儿。

    祝长安朝独孤晴琅送了一个笑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