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ARM(第1/3页)  科技的魅力你不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超级vcd虽然只是vcd与dvd之间的过渡技术,但这其中的工程量却是比之vcd大得多,寇德还想靠自己一个人鼓捣出来却是有些不切实际,费事费力不说,到时候就算研发出来了,估计也是凉了,毕竟那时候人家的下一代技术都差不多出炉了。

    高科电的科研能力几乎为零,寇德想要脱离系统,独自将超级vcd弄出来,靠公司那些人是不切实际的,所以现在他急需迅速扩充公司的科研队伍。

    首先大陆方面和rb可以直接pass掉。因为时间线的差异,国家还没有开放大学生自主就业,都是统一进行调配,也就不用做多大指望了。rb这方面的能力很强,但保不准招进来的是什么商业间谍,到时自己的研究成果给泄露出去了,找谁哭去。毕竟像这种事情rb人干了又不是一回两回了,也不在乎多上这么一次。

    排除了这两项,寇德则是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大陆以外,重点是香港c台湾c英国和美国这四个地方。

    香港的电子人才匮乏,现有的优秀人才基本都集中在中大c港大c理工学院这三所院校,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

    台湾虽然其电子产业半死不活,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再怎么差劲,也是强过国内的。

    美国的科研人员是最为庞大的,但大多数都集中在那些大企业里,很少有野生的科研人员,以自己现在的小身板根本就撬不了他们的墙角,不过人总是要梦想的不是吗,万一撬动了呢?

    相比前面的三个,寇德对英国方面最为重视,也不是因为其科研人员怎样的优秀,而是因为这里有二十一世纪最流行的risc架构之一一一ar的缔造者艾康(a)。

    其最辉煌的时候,搭载ar芯片架构的设备数量,是英特尔x86芯片的25倍,全世界99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架构,约有43亿人每天都会触摸一台搭载ar芯片的设备,占全球总人口的60。

    说起这个架构的诞生还与英特尔有着些许渊源。其刚开始的业务a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当地市场供应电子设备,其生产的电脑原本是打算使用摩托罗拉公司的16位芯片,但是发现这种芯片太慢也太贵,便是决定转而向英特尔公司索要80286芯片的设计资料,但是遭到拒绝,于是被迫自行研发。

    1985年,a公司的两名员工史蒂夫·弗伯和苏菲·威尔逊设计了他们自己的第一代32位c6hz的处理器,用它做出了一台risc指令集的计算机,简称ar(a risc ache)。这就是ar这个名字的由来。

    第二年,被命名为ar2的改良版也问世,这一款32为处理器虽然仅仅集成了3万个晶体管,工作时钟为8hz,但它的运算能力却是比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最大时钟频率为20hz的80286更为出色。

    不过这在当时并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因为几乎所有业内人士的目光都聚集在1985年10月17日发布的英特尔80386处理器上,这款处理器在其不是一种由以前的英特尔微处理器进化而来的一个产品,相反,它是一种革命性的产品。它是一个32位的芯片,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每秒可以处理500万条指令,并且可以运行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包括d一s。同时,它还是一个多任务的微处理器,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程序。与之相比,仅仅只是比80286高上一筹的ar2也就没那么起眼了。

    对此,a公司自是不愿意认输,然而在他们推出新一代芯片ar3的时候,英特尔的80486亦是相继问世,两者之间的性能依旧没有太多可比性。

    1990年,来了一个新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客户——苹果公司。苹果已经为掌上电脑做好了设计并且需要一款突破性的微处理器。苹果c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