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八章 家门不幸(第1/2页)  大汉的光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安倒也听从了伍被的计策,尽管此计是不成功便成仁。

    他也明白,一旦这么做,就相当于与朝廷割裂,扣上特大号的帽子。

    没办法,只有联合众诸侯,重演一次七国之乱,他才有一半的机会,否则,一成可能都没有。

    就在当月,刘安说干就干,直接行动了,于是乎,以公孙弘c李蔡为首名义发出的密札从寿春出发,一路上飞向各个诸侯国。

    那些信使们为了伪装,也做是了功夫,一无例外地穿着长安的服饰,操弄着长安的口音。

    至于信件内容嘛。

    当然是危言耸听的。

    但刘安始终相信,不要说诸侯王,就是众多家资万贯的郡国富豪们,又有哪个愿意被迁到朔方那鬼地方呢?

    要啥没啥,还得帮助国家建设。

    吃力不讨好,

    朝廷给一面锦旗,然后自行脑补就没了。

    他觉得不久后,天下将会燃起熊熊的烈焰,而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刘彻,最终将在火海中结束他的生命。

    想得有点多,但造反嘛,不心里安慰一下,那么大的压力,会受不鸟的。

    每天见了刘迁,刘安仍然训诫他要学会忍耐,不要冲动地再散布那些无益于淮南的狂言癫语,这也就可以免得引起朝廷的怀疑。

    伍被也很清楚,几次出外征战,卫青不仅武力不俗,更因其功高位显,而统率三军,必定戒备森严,在其全盛时期,想要行刺,绝非易事。

    所以说,对于刺客的人选,他是非常谨慎的,踌躇多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人,谁呢?这就是漂荡在江淮一带的游侠陕寒孺。

    这陕寒孺的师祖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货,也就是景帝时的游侠王孟。

    他曾因参与了刺杀袁盎等朝臣的行动而被朝廷就地诛杀,他的门徒因此呢,也与朝廷结了怨。

    所谓的江湖义气扣在游侠身上,除了不冒犯百姓,这群人大多忠奸不辨,肆意胡为。

    但是选这样的人物去长安,伍被感到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的见面是简单而实际的。

    这个陕寒孺接受了伍被的重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请将军放心,此去长安,在下定要取刘彻和卫青首级回来。”

    说大话谁不会,伍被摆了摆手道,“你万不可窥视未央宫,只要杀了卫青c汲黯等人即可,剩下的就是王上的事了,记得一定要慎重行事。”

    当天晚上,伍被在府中设宴款待陕寒孺,而酒至半酣时,陕寒孺兴致就来了,提剑便舞,同时伴着沉闷的吟唱。

    那歌声苍凉而又慷慨,随着长剑的挥舞,一直在厅中徘徊。

    游侠呢,每一次出击都意味着踏上不归路,他们也是人,不要看他们颜面冰冷,到了铤而走险的分上,内心照样也很复杂,再大胆的人,一击不中也会手忙脚乱。

    像荆轲刺秦王,一击不中,就代表判了死刑,那里能冷静到底?

    伍被上前,按住宝剑道:“陕兄还有什么需要托付我的,尽可以提出来,我一定会派人精心料理的。”

    陕寒孺将一爵酒灌进肚内,擦了擦嘴角僵笑道:“漂泊之人,不劳将军牵挂,在下近日就前往长安。”

    转眼便过去了一个月,派往各个诸侯国的使者没有带给他们什么值得鼓舞的消息。

    也就是除了衡山王那里有所回应外,其他刘姓诸王不是冷漠地观望,就是含糊其辞,虚与应付。

    陕寒孺呢?自从离开寿春后,也如石沉大海,一点消息都没有

    只要这些冒丞相和御史大夫名义的“伪书”有一件落在朝廷手里,或陕寒孺背叛,那么就遭殃了,寿春几乎就难逃血光之灾。

    就连一向处事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