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胡人指路(第1/2页)  大汉的光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陛下,微臣知道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臣都会咬牙挺回来的,匈奴人再狠再残暴,也不能让臣屈服,臣始终记得祖父的遗言!

    他说过,

    头顶天,脚踏地,

    汉人永不为奴!”张骞说着便仰起了头,双目微红,眼中含泪。

    “你,你祖父是何人?”刘彻有感于他的情绪,禁不住问了起来。

    “无名小卒而已,只是当年征军被派往边塞,死在了匈奴人手上。”

    这满不在乎的一句话,虽然从张骞口中说出来很平常,但刘彻知道,这背后就代表了无数将士的缩影,当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张骞你觉得秦朝的军功爵禄制怎么样?”刘彻突然有感而发,随口问道。

    兵家大事他那里敢轻易谈论,连声推辞道:“臣不能说。”

    “朕恕你无罪!”

    “汉承于秦制,却有所差别,刘室皇族子弟占据多数封国,且能分的土地爵位也不多了,臣觉得其恐怕与实际全然不符!”张骞略一沉吟,只好说出来了自己心中想法,至于对不对,他也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汉承的秦制太多,是该改动一番,且军功计算如今也不怎么合常理了。”刘彻点头道。

    离开自己的位置,双手撑在奏折上,刘彻慢慢又道:“张骞你要多少人马陪同?说出来,朕明年便选好这些侍从与你一同出行出使,相互照应着互相慰籍,也好解解离乡之苦。”

    “100多人足矣!”

    “不会有些少吗?毕竟路途这么长,各种匠人不都得带上一些?”

    “一路上凶险这么大,人多了反而不好,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而且跑起来也不方便,只会给匈奴人更多反应时间。

    微臣毕竟是作为使者去的,想必对方也不希望看到我们带太多人马过去,安置起来很困难,或者说,一路上管理起来,也容易叛变。

    所以说,100多人是足够了!”张骞来之前已经想好了,这些也都考虑在内,就是为了应对刘彻的询问。

    “那朕把选人之事也交给你好了,熟悉的人用起来顺手,也不用考虑忠诚与不互通的问题。”刘彻笑道。

    包桑这时候见状也走了过来,笑脸催促着张骞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谢过陛下给你全权自行处置?”

    “微臣谢陛下!”

    任命诏书已经颁发出来了,张骞顺应刘彻的意思,拥有了选择随从的权力,只不过史策的车轮往那里滚,还是一个未知数。

    月氏人从伊犁河流域,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张骞不了解这一情况,就根本不知道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c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

    加上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一行,必定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那么善射的堂邑父,这个曾经是匈奴人,也曾被张骞祖父所救的中年汉子,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堂邑父与张骞因为他祖父的关系,也有几年的交情,如果请他这个熟知多国语言的胡人向导,一路上可以避开很多危险。

    正是打的这个主意,张骞不像李广那般横冲直撞,迷路误事,而是预感到曲折的路程,起了寻堂邑父一同西去的意思。

    长安城外近郊,密集的土房中,一个有青色屋檐的房屋下,身形魁梧,穿着羊皮袄子的中年壮汉,正有一下没一下的劈着柴火。

    这都是他自己过冬要用的,汉子必须在天黑之前干完这劈柴的活,要不然明天又少了很多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