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朕心中有数(第1/3页)  大汉的光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皇太后她老了,回忆起当初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的一幕,她唯剩下几行泪花。数十年已过,只剩苍老之身,还落得子孙嫌,悲伤无以复加。

    丈夫刘恒的皇位来于帝王子孙凋敝,她阴差阳错被嫁给代王,将来的文帝。不知道是不是天命所归,陪着低调的刘恒,在慈祥的薄太后面前,她体会到了幸福的味道。

    因病眼疾被慎夫人争了皇帝宠爱,这个打击无比大,顺风顺水的她,开始走上了不讨人喜欢之路,计勾心百转,角旋多次,她终于把皇后之位抓紧了。儿子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孙子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

    莫大的尊贵,她却心中空荡荡。几十年风雨,早不是当初心思纯澈模样,她心里面装着的东西太多了,放不下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不曾因争宠而忘了文帝,那个淡然的帝王代表她最美好的记忆,最灿烂的时光。给了她依靠的人是他,让她野心c格局变大的,也同样是他。当文帝让她辅佐儿子甚至是孙子时,她把在印象中最深刻的无为而治,文帝颇为认同的政令,放在了首位。

    而这,也是她与刘彻最相悖之处,足以在长久不接触下,摧毁祖孙情!

    太皇太后差人请王娡去永寿殿,

    她那里知道这是刘彻弄出来的祸端,只是有些懵圈,夜幕将深,又那里会有什么重要事急待解决,太皇太后又是因何事气愤?

    “太皇太后那来的詹事还透露了其他消息么?”隔着帷帐,王娡轻声问道。

    “未曾吐露,只是神情庄重!”帐外侍女回话道。

    王娡不敢怠慢,立即唤来宫娥们为她梳妆,随后就急急忙忙地赶往永寿殿去了。

    当她刚刚迈进殿门,就感觉到了殿内不同寻常的气氛,太皇太后正襟危坐,一脸严肃,旁边还坐着一个人,正是窦长君。他见太后来了,急忙行礼,然后匆匆走了。

    他怎么会来呢?为何见了自己又兀自离去?莫非只是为了探望他的姑母?

    “臣妾拜见母后!”王娡行礼道。

    “平身,赐座!”

    “谢母后!”

    王娡在对面坐下,也好显得她与太皇太后更亲近,“母后近来起居可好?”

    “还死不了!”严厉话语从口中吐出,发泄着她的愤懑。

    王娡顿时懵了,她实在搞不清楚老人家为何发怒,尽量温顺地回答太皇太后的问话,“是谁惹母后不高兴了?臣妾这就让彻儿治他的罪!”

    “问你自己吧!”

    “臣妾实在不知,还请母后明示。”王娡说着,提起衣裙又下拜了,一颗心悬在了半空。

    “太后可知罪么?”

    王娡没有回答,她的确不知道从何说起。

    “说话呀!”

    见她不说话,太皇太后才轻哼一声,“彻儿他小小年纪,便目无尊长,蔑视祖训。不安分的搞什么举贤良,设什么明堂,难道他忘了我朝向来以黄老治国的国策么?连韩非子都知道儒以文乱法,他倒好,把儒学捧到了天上。养不教,母之过,身为太后,难道不应负失教之责?”

    王娡明白了,原来太皇太后的怒气来自于刘彻近来一系列尊儒做法。

    平心而论,王娡近来一直处在进退防守c稳住双方的状态。作为母亲,她理解刘彻所做的一切与汉室的中兴关系很大。可是他锋芒太露了,尽管多次告诫他要照顾到太皇太后的情感,不可操之过急。可他那个烈性子,哪里听得进去呢?现在倒好,果然老人家发难了。

    “彻儿他只是听信谗言而已,这一切都是臣妾的错!”王娡直接将罪过揽在自己头上,辩护道。

    太皇太后虽然双目失明,然而讲起话来,声音仍然铿锵有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