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2/4页)  白话孙膑兵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慢,该多 就多,该少就少,该安逸就安逸,该疲劳就劳累。      集中和分散可以相互变化,充足和空虚可以相互变化,走小路捷径和走 大路可以相互变化,快和慢可以相互变化,多和少可以相互变化,安逸和疲 劳可以相互变化。      不要把集中当成绝对的集中,不要把分散当成绝对的分散,不要把充足 当成绝对的充足,不要把空虚当成绝对的空虚,不要把快当成绝对的快,不 要把慢当成绝对的慢,不要把多当成绝对的多,不要把少当成绝对的少,不 要把安逸当成绝对的安逸,不要把疲劳当成绝对的疲劳。      集中和分散是相对的,充足和空虚是相对的,小路捷径和大路是相对的, 快和慢是相对的,多和少是相对的,安逸和疲劳是相对的。敌军兵力集中时 可以使其分散,敌军军力充足时可以使其空虚,敌军走小路捷径时可以使其 改走大路,敌军快时可以使其慢,放军多时可以使其变少,敌军安逸时可以 便其疲劳。……      [解析]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孙膑兵法的精华之一。本文所阐发的军事思想正是孙 膑兵法的思想基础。认真研究这篇文章,领悟其精髓,对于掌握孙膑兵法的 脉络,深刻领悟孙膑所阐述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并且融会贯通,非常重要。      那么,这篇文章的精髓是什么呢?那就是唯物辩证法,通篇文章论述的 都是用兵中的各种矛盾,诸如集中和分散、充足和空虚、走小路捷径和走大 路、快和慢、多和少、逸和劳等等。文章不但列举了一系列矛盾,而且提出 了处理矛盾的观点: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要依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依主观而定。文章更精妙之处在于指出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转化的,分 散可以转化为集中,多可以转化为少,快可以转化为慢……孙膑特别告诫人 们不能把矛盾绝对化,聪明的指挥将领应该去促使敌我形势朝对自己有利的 方面转化,从而战胜敌军。      孙膑早在距今两干多年前,就能对矛盾问题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就能用 科学的辩证观点去论述军事问题,足见其实在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说到矛盾问题,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毛主席的名著 《矛盾论》,可说 是毛主席对矛盾问题论得最透彻的一篇文章,现已成为我们从事各项工作的 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毛主席在 《矛盾论》中论述了矛盾的普遍xìng、矛盾的特 殊xìng、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等问题,毛主席指出,矛盾存在于宇宙 的万事万物之中,旧的矛盾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矛盾是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的,没有静止不动的、永远不变的矛盾,而矛盾的转化又有内因和外 因的作用,其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等等。从这些论点 可以看出,孙膑 《积疏》一文中许多原理都和毛主席的论述相通,只不过孙 膑论述的仅是军事方面的矛盾,毛主席论述的则是普遍规律。当然,从论述 的深刻、透彻、严密、系统等方面来说,孙膑也不能和毛主席相提并论。这 里只是说,孙膑论述的仅是较为原始的唯物辩证思想,不过,在两千多年前 能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指导战争,便可产生巨大的效果。因为有了这种观点, 便能客观准确地去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把握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能 动地去处理敌我双方的种种矛盾,例如敌强我弱时也可将其转化为我强敌 弱,敌快我慢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我快敌慢等等,总之,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动 权,促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一方转化。      在中国有一部电影可说是老幼皆知,这便是 《地雷战》。      当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日本鬼子是现代化装备,而我军 武器装备和人数都不如敌军,至于我抗日民兵,连三八大盖都没有,更无法 和敌军相比了,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