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1/4页)  白话孙膑兵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结果 也就难说了。      通过以上几个事例,不但可以加深对孙膑论述的理解,还可以扩展、拓 宽人们的思路,启发人们去理解孙膑兵法思想的精髓,因时因地制宜活用孙 膑兵法,既可照孙膑的论述去部署攻防,又可从 “难”中找出其弱点,求出 破 “坚”的策略;或者在不利中找出让其变坚的办法,在不利条件下坚固设 防。从这些转化中,体会一个变和活。不仅战争攻防如此,干其他事业也是 相通的,只要细细琢磨,便可一通百通。

    [五度九夺]      [原文]      ……矣。救者至,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五十里不相救也。况近□□ □□□数百里,此程兵之极也。故兵曰:积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 接和。□[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弗如,毋当其所长。五 度既明,兵乃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 曰取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八曰取□。九]曰取其所读贵。 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译文]      ……救兵到达,又再度打败敌军。所以,用兵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相距 50里就不能相互救援了。……有几百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已超过行军救援 的极限了。因此兵法说,当储备不如敌军时,不要和敌军打持久战。兵力不 如敌军时,不要和敌军周旋。……不如敌军时,不要与敌军……。……不如 敌军时,不要与敌军……士兵训练不如敌军时,不要用这样的士兵去与敌军 的长处抗争。统军将领如能懂得衡量这五项,并能恰当地把握分寸,那他带 的军队就可以纵横驰骋了。所以兵法说:……各种逼迫敌军的办法。第一是 夺取敌军粮草。第二是夺取敌军水源,第三是夺取敌军必经的渡口。第四是 夺取敌军必经的道路。第五是夺占敌军必经的险要关隘。第六是夺取平坦开 阔地带。第七是……第八是……第九是夺取敌军最珍视的东西。以上九项夺 取,都可以逼迫敌军。[解析]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临敌指挥决策问题, “五度”是说明在五种情况下易 遭失败,不宜和敌军对阵接战。这五种情况包括己方的军兵之间相距过远, 不能互相支援;己方储备不足,不宜和敌军打持久战;己方的士兵训练不足, 不足与训练有素的敌军相抗争等等。这些情况都是明显的敌强我弱、实力悬 殊的情况,如果贸然接战,那当然很容易遭败,自是应该避免。而 “九夺” 则是说明可置敌军于死地的战术措施,诸如夺粮、夺水源、夺路、夺险关等 等,都是夺取敌军赖以生存的东西或进退机动的通道,抓住敌军的要害,从 而把敌军置之死地。这 “九夺”确是许多统兵将领行之有效的战术,虽不能 说一用就灵,万无一失,总是成功率较高的办法。 《南征北战》是我国男女 老少都熟知的一部优秀影片,这里面就既有占山,又有占水。陈毅指挥的华 东野战部队,机动灵活地把敌军主力七十四师一步步引入盂良崮,在那里摆 下了歼灭敌军的战场,同时又把另一股敌军李仙洲所部引开,让这两股敌军 不能互相支援。分隔任务完成之后,就在孟良崮展开了歼灭七十四师的第一 战役。有这样一个镜头,给人很深印象:双方的先头部队都在抢占孟良崮主 峰制高点,分别在两面攀登。很明显,谁先登上山峰,谁就占据主动。结果, 我军终于先登上山顶,在山上候个正着,一下子把登山的敌军先头部队打得 死的死、滚的滚,从而占据了主动,后来便牢牢地控制住主峰,任凭敌军pào 轰、飞机zhà,一次次猛扑,总是寸步不让,为主力及时赶到,聚歼敌军赢得 了时间。在敌军七十四师被歼过程中,敌军师长张灵甫一再要求李仙洲所部 第七军增援,蒋介石也下令李仙洲去增援,但李仙洲已被我军引开,难于及 时赶到,又被我军阻击,zhà坝放大沙河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