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6(第1/3页)  快穿之那些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着高考, 村里都是没让要高考的人干活,全是让他们去读书的。

    许家港的知青都还算好,男知青们这些年在这里安家落户也都感谢好心肠的村民们,但其他几个村的知青, 女知青闹离婚的闹离婚, 男知青跑去城里找书就没回来了, 闹得不像话。

    许爱党专门开了个知青会,询问他们打算怎么样,高考之后要是考中了, 这边家里怎么办,一一问清楚了。

    男知青们都还算有担当, 说如果考中了要把老婆孩子都带进城里去的。

    从1978年开始, 国家逐步开始拨乱反正了, 一些法制和秩序开始逐渐恢复了, 许多院校都恢复了, 这些年因为阶级革命, 60年代末期浪潮最疯狂的时候, 停了课, 70年代恢复了一些, 但也形同虚设, 大学不是看成绩,而是推举上大学, 其中的不公平可想而知。

    改革之后, 高考制度的恢复, 学校也换发了生机。许家港的公社小学也红火了起来,许爱党要求村里的孩子都去上学。

    许家的录取通知书是在年前来了,邮差员骑着自行车大声地喊:“许愿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许愿的录取通知书!”

    村里家家户户都开了门走出来了。

    “小愿被录取了!”

    “小愿考上啦!”

    正在门口闲聊抽烟的许老头听见村子里人的呼喊,烟杆子都掉地上了,“考上了?谁啊?”

    “你家小愿!快,快喊小愿出来!”

    许愿是村里第一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因为她第一个志愿是华国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属于农业学,所以录取得早,大家都还在翘首以盼的时候,她是兴城这边最早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一批人。

    许援朝和陈双喜不自禁,可一想闺女十六岁就要一个人去首都读书,又不禁担忧起来。当初许愿填志愿的时候,他们也希望她能留的近一点,但兴城没有农业专业的大学,她又追求最好,许愿对植物的喜爱大家也都有目共睹,许援朝自己也是个有心气的,既然能考得上好的,当然是往高处走,出来分配的工作都好一些,虽然他们不懂植物科学是做什么的。

    还有许传鸣和安妍的没有下来,许家也暂时没有大办,刚好是在过年的时候,许愿就成了这飞出村里的金凤凰。

    “许援朝家这闺女,打小就生的不像咱们地里爬的,那个叫漂亮聪明,这不,就考出去了!啧啧,以后就是吃国家饭的。”

    “他家好啊,夫妻两都是工人,以后儿子还能补他们的位,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看看人家家里头这么好了,几个孩子还这么上进。”摇着头叹气。

    许愿的录取通知书一来,其他参加高考的也都开始急了,连过年也都是没了心思。

    每次邮差员一来,就全都冲出去,眼巴巴地看邮差员往外掏信件和入取通知书。

    安妍考上了师范,许传鸣没能考上大学,但考上了大专,在这个年代眼中,专科也是很吃香的,至少专业性强,出来也是国家分配工作的。

    许家一下子出了三个大学生,可不把许家港的村民都艳羡坏了,以后出来都是吃国家饭的。兴城上头的教育办都带着记者过来,采访拍了照,奖赏了一人五十。

    如今许传光和许传文也开始百~万\小!说了,许愿鼓励他们,不管怎么样试一试总归好的,如果能上个中专出来也能找个好工作,过年的时候,她就给他们讲题目。

    最小的许传东和许传武也是被押着开始读书了,他们年纪还小,还可以塑造塑造,许卫国狠狠地抽了几口烟,说一定要供出个大学生来。

    过了新年,一家人都要进城了,安妍总算是能回去了,如今文革都结束了,即便有人不满,又能怎么样,还能把人送走不成。更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