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缅北动乱的原因(第2/3页)  山下的武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掸邦中缅边界存在四个特区,四个特区控制着大约80的华夏与缅边界。

    第一特区果敢(其中90为汉族,汉语为官方语言,傣语和缅语为当地通用语言。商店c饭馆都是缅c中文字混用,但明显以中文为主,缅文为辅,果敢还有自己的报社c杂志社和电视台,全部使用简体中文。

    直到2009年果敢才被缅甸军政府实际控制。),军队是民族民主同盟军;第二特区佤邦(这里居住着佤c拉祜c掸c克钦c汉c爱尼等16种民族,其中佤族占70。

    佤邦领导人认为自己与掸邦不存在任何关系,拒绝承认自己是什么“特区”,统称自己为“佤邦”。

    “邦”字既有“自治”的意思,又有与省平级的含义。暂对缅北军事围观。),军队是佤邦联合军;第三特区的克钦新民主独立军(亲丨美派,克钦族为主,缅甸“克钦族”也自称为“景颇人”,与云南境内景颇人同族。

    克钦族教育之发达与它落后的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今缅甸克钦族领袖中居然很多人都有着在欧美留学的经历。现双方处于交战期 ),第四特区位于小孟拉(最小的特区,处于各大特区的夹缝之间,领导高层是华夏国文丨革知青及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华人。

    暂对缅北军事围观。),军队是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

    四个特区都是从当年缅甸共丨产丨党(亲中派)的几个军区演变出来,其领导集团大多是世居缅甸的华侨c华人和六c七十年代从国内过去闹革丨命的知青和红丨卫兵(文丨革时期响应输出革丨命,解放全世界)。

    这四个特区,过去曾经是华夏国云南的一部分,1962年中缅划定边界时,才把这一部分土地正式确定为缅甸领土。

    云南当地人到缅甸去,根本无须办理出国护照之类的东西,只要拿上自己身份证,办一个边境出入证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国了。更有人嫌办丨证麻烦,干脆从小路直接走出去,再从原路返回国内。当地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出国容易出省难。

    在这里,讲的是汉语,用的是人民币,耳朵里听到的是华夏国流行歌曲,录像厅里放的是华夏国武打片,各种店铺都有中文标牌,店中陈列的商品也都是华夏国货,水c电c煤气供应也来自华夏国,甚至连电话区号和上网的ip都是华夏国云南的。

    大街上最醒目的是华夏国移动的营业厅,电信广告写着“国内长途xx元”不要以为是缅甸,那指的是华夏国。

    这四个特区由于靠近华夏国,在政治c经济c文化乃至军事上跟华夏国,尤其是云南边境地区的联系是极其密切的,而且很多时候对缅甸政府是抱着敌视态度,缅甸政府在这些特区的影响力甚至比不上华夏国。

    更有趣的是四个特区最开始的领导人,大多是华夏人。

    掸邦第一特区(果敢) 彭家声(华人背景)

    出生于果敢红石头河地区,祖籍华夏国四川,无国籍人士,原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现流亡。

    掸邦第二特区(佤邦) 鲍有祥(知青背景)

    出生于华夏国云南,现任缅甸佤邦政府主席c佤邦联合军总司令c佤邦联合党总丨书丨记。

    掸邦第三特区(克钦) 丁英(华人背景)

    克钦族人(即云南景颇族人),原克钦新民主独立军司令,原缅甸掸邦第三特区司令。现已背叛克钦政府,退出领导人行列。

    掸邦第四特区(小孟拉) 林明贤(知青背景)

    华夏国海南省文昌人,文丨革时知青,是原第一特区领导人彭家声的女婿。原小孟拉特区军政委员会主席/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司令员,现在由他的儿子林道德(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接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