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决定买地(第1/2页)  悠悠田园养包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冬天的脚步在眨眼间就迈过了季节,清风村依然还沉浸在正月的时光中,很快,春天就到了。

    初春水暖,清风岭山脚下的小河基本都解冻了,能看到鱼儿的脊背在水中闪闪发光。岸边的地上冒出一个个灰色的小嫩芽,等到了夏天就会变成芦苇,在河岸边招摇。树枝上也不再是鼓起的小包,而是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芽,鲜嫩极了,可爱极了。

    和这初春时节相反的是,清风村内很多人家日子见得拮据起来。勉强的过了年,剩下的那些粮食吃完就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现下又是青黄不接,地里什么吃的都找不到。

    今年村里富户多,靠着那些在作坊里做工邻居的接济,这个冬天清风村没有饿死一个人,也没有冻死一个人,已经是极为难得的平安年了。

    尹清歌张罗着,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多买些地,彻彻底底的成为一个地主。商业资本会沉没,可是土地却是基本都是可以保值的,除非是碰上大灾年。

    吩咐老顾注意着这些事情,要是有人卖地,又是这附近的,都买下来了。上等地下等地都行,这个不重要,最好是能买连成一片的,管理起来方便。

    尹清歌打算趁着春天到的时节,带着两个孩子出去走走,当做是去春游。

    说是出去走走,其实是到金陵府去考察市场,现在家具作坊二月已经在建了,动工制作家具的日子指日可待,分店必须要提上日程,尽快定下地址。

    想到就去做,尹清歌打算等两个包子下学了,就去找董夫子谈一谈,看不能宽上几日的时间,让他带无忧和无缺出去。

    两个包子在她来之前,从未出过河湾村;她来了之后,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黎坪县而已,世界对他们而言还太遥远。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同样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书生会游学的原因。

    只有见识了更多的风土人情,增加阅历之后,才能更加丰富整个生命。而不是成为一个井底之蛙,面对这巴掌大的世界,以为这就是全部。

    董夫子痛快的同意了尹清歌的提议,刚好春耕也快到了,本就应该放假让三个孩子一块跟着父母去地里劳作的。

    这是从大兴朝就传下来的传统,春耕和秋收的日子,除非是丧国大事,否则不管是皇帝还是那些士大夫们,都要在春耕那日一起下地劳作。至于他们是真下地还是假下地就没人知道了,不过这样的传统却是一直没有人敢违背。

    大兴朝的开国太祖认为只要让人们吃饱饭,肚子不饿,是不会有人造反的。当然,这也是大兴王朝能统治瀛华大陆上千年之久的原因。

    久而久之,因为士大夫们都是读书人,也逐渐的影响了天下的读书人。读书人自认是天下表率,自然更应该在春耕和秋收的时候下地劳作一番,表示对土地的敬重。

    和董夫子说定,尹清歌回草庐就吩咐沈嫂子收拾出门的东西,一群人出门要带的东西可不少,该晒得该洗的现在就该提前准备起来了,不至于到时候慌手慌脚的。

    离春耕还有半个月的功夫,早春的花已经在院子里开放了,黄色的迎春花挂在草庐的围墙上,星星点点的,显得草庐格外的热闹。

    初春的傍晚,寒气还是很重,两个包子还穿着厚厚的棉袄。背完董夫子布置的任务之后,尹清歌给两个人讲了半个月后出远门的事情。

    两个包子自然是喜不自胜,追着问尹清歌要去哪里。

    “我们去金陵府。”尹清歌看着两个包子兴奋的样子,语气也不由得变的温和的。

    “喔,喔,喔!”无忧和无缺都开心的边欢呼边拍手。

    过了好一会,两个小包子才冷静下来。

    无忧跟尹清歌说,他听先生讲过金陵府,物华天宝之地,出了数不尽的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