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1(第1/3页)  锦衣香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萧震人在京城, 心却跟着大周的军队去了草原, 每天都要打听最新的战报, 然后站在御赐的舆图前沉思。

    苏锦不懂打仗,但她在乎大周的输赢,每晚睡觉前, 苏锦就趴在萧震怀里,听萧震给她讲前线的战况。草原与京城隔了太远, 战况瞬息万变,虽然萧震觉得这次朝廷的胜算很大, 可他不在前方, 只能估测而已。

    正月里,草原传来朝廷大捷的喜讯,萧震提了半年的心,终于落稳了,也不介意正德帝冷落他的事了。

    但直到帝王回京,萧震才得知, 正德帝在混战中挨了匈奴大将一刀,刀尖扎入正德帝腹部, 勉强躲过要害,却也折腾走了正德帝半条命。为了稳定军民、民心,正德帝秘而不发, 隐瞒了一路,到了京城才放出消息来。

    君臣一场,萧震立即进宫去探望正德帝。

    正德帝没有见他, 萧震跪在大殿外,一直跪到天黑,也没得到帝王的召见,进出的文武大臣们或是同情,或是幸灾乐祸,萧震无动于衷。他确实怨过正德帝对英王的偏袒,可在萧震心里,正德帝是个明君,正德帝给了他立功的机会,正德帝给了他无数次纵容。

    “皇上吃了药,已经歇下了,侯爷还是回去罢。”正德帝身边的大太监,与萧震也是老熟人了,弯着腰出来劝道。

    萧震仰头,问他:“皇上伤势如何?”

    大太监笑道:“皇上说,他后日便会上朝主政。”

    既然还能上朝,就说明没有大碍。

    萧震看眼大殿里面,神色复杂地离去。

    大太监望着萧震魁梧的背影,依稀看见了出征前的皇上,皇上也像武英侯这般高大,只是,经此一劫,皇上怕是,再也不能恢复元气了。

    隔了一日,正德帝果然出现在了朝堂上,曾经威风凛凛的帝王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被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扶到龙椅上,然后他虚弱地靠着椅背,示意大臣们上奏。大臣们劝帝王爱惜龙体,可正德帝勤于政事,不肯懈怠半日。

    既然皇上不听劝,大臣们也不客气了,开始纷纷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储君。

    储君乃一国根本,以前正德帝身强体健,大臣们拗不过他,现在正德帝虚弱成这副样子,再不立储君,万一哪天正德帝驾崩了,丢下烂摊子怎么处理?有了名正言顺的储君,帝位才会正常延续,江山才不会动摇。

    这一次,正德帝也没有再强势的拒绝。

    关于储君,朝臣们有拥护贤德的端王的,有拥护立下战功无数的英王的,也有拥护嫡子出身的燕王的,其中以英王的呼声最高,燕王其次,支持端王的最少。就在正德帝刚表现出属意英王时,御史们突然疯狂地弹劾英王,罗列了十八条罪名,包括英王母族在地方作威作福,也包括英王强抢徐家女、害怕事情败露又逼死徐家女一事。

    英王被御史们弄得脑仁疼,坚信是燕王在背后捣鬼,英王便暗示他手下的御史也弹劾燕王。

    那些御史们很想替主子效劳,然而燕王与英王差了十几岁,以前只是养在皇宫的一个小皇子,能犯什么事?皇后过世后燕王才开始肩负监造北平皇宫的重任,但琐事都由正德帝亲自挑选的能臣们办好了,燕王没事去工地溜达一圈便可,御史们根本挑不出什么错。

    绞尽脑汁,御史们终于想到一个罪名,诬陷燕王不近女色其实是有龙.阳之癖,身边容貌昳丽的阿彻就是证据,燕王迟迟不娶妻纳妾也是证据!

    英王觉得这主意挺好!

    结果御史刚在朝堂上陈述完,正德帝第一个发怒了,狠狠地拍了一下龙椅:“放肆!”

    御史跪了下去,头却高高扬着,不卑不亢道:“曾有百姓亲眼目睹燕王殿下与冯彻举止过密,微臣句句属实,还请皇上明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