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4章 画中仙(第1/3页)  烈焰潜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写景四句,恰能完美契合三月的燕京。

    尤其当中最后一句,绝胜烟柳满皇都,燕京人自古便有三月看柳的习俗。

    辽会同元年,燕京为辽国陪都之一,设八座城门。

    辽太宗令各城门外广植树木,安东c迎春c丹凤诸门以植柳,开阳门c通天门c拱辰门诸门以植槐

    金大定四年,金世宗完颜雍命都门外夹道重行植柳各百里,金宫城之前,也是驰道两旁植柳”到元代,则在丽正门内千步廊“旁近高柳,郁郁万株”!

    厚载门处有“雪柳万株”,琼华岛是“山下万柳”。

    泰定四年又在琼华岛上植“花木八百七十本,以柳居多”。

    明代弘治年间,有大臣向皇帝进言:“京城渠路及边境地宜多种柳树,可以做薪,以备易州山厂之缺”。

    弘治皇帝恩准“京师广植柳树,定时砍伐”。

    清代曾在东长安街南到城墙的玉河“两岸俱植柳,垂阴水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巡视永定河时,特命直隶巡抚于成龙筑新堤以根治永定河水患,广植树木于堤上以防堤溃,并建议多植柳树。

    乾隆皇帝对柳树情有独钟,曾在清漪园c圆明园广植柳树。在南海子(今南苑)饮鹿池旁有两株古柳,俗称“南苑双柳树”。根深叶茂,枝条交错,树形优美。乾隆曾七次在阳春三月到此赏柳,并写下多首赞柳之诗。其中写道:“南苑双柳树,厥名亦已久。临池弄清荫,婉婉盖数亩。岁月与俱深,麋鹿相为友。”后来双柳树中的一株枯萎后,他还特令南苑郎中派人在其旁边又补植一株,以恢复原来的双柳树景观。

    民国时期“京师植木多柳树,易载易生”,“进京之官道两侧柳木成荫,为路人歇憩之佳处”。

    诸如此类,时至今日,初春柳树染上新绿时,观赏绿柳依依,婀娜摇曳的风姿,尤其是水边堤上的垂柳,有水的映照,生机勃勃。

    燕京东郊通教寺,寺内有一人工湖,面积不大,也就几百平,说是湖,实为池,名曰:浓烟湖。

    只因为湖边沿岸疏密有间的种满了柳树,初春时节柳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甚美,而当柳叶长得茂盛之后,蒙上了水气,成片望去仿佛浓烟一片,湖名由此而来。

    此情此境,红楼梦中亦有诗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正值三月,恰是翠柳浓烟赏柳的好季节!

    浓烟湖中有石阶,湖心有亭,石阶正通往湖心亭。

    一个身着病号服的女人顺着石阶,摩挲着着两边石栏,缓缓走向湖心亭。

    她眉心不经意颦蹙,似心有所念。

    脸上未经粉饰雕琢,浑然天成,那一头及腰的黑发未经扎束随意披肩,素手雪白,许是因为长期卧床所致,脸上的肤色有些缺乏血色,但容颜极美。

    眼似琉璃肤如雪,质青气韵,温婉天成。

    尽管穿着一身蓝白相间的病号条纹服,仍是难掩她出尘气质,置身烟柳合围的湖心亭,娉婷袅袅,一呼一吸,琼鼻微蹙,气息吐露间不可方物,恍若谪仙!

    她一边前行,一边赏景,最后进入湖心亭在一方干净的石凳上座下,背对着身后石阶,双手托腮,痴痴的望着前方远处的烟柳,如梦似幻。

    过了一会,女人身后连接湖岸的石阶响起噔噔噔的脚步声,是女人的高跟鞋。

    亭子里边托腮的女人听到声音愣了愣,却没有回头,而后目光继续注视眼前烟柳,波澜不惊。

    身后的女人很快通过石阶进了亭子,站到了托腮女人身后。

    一个站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