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节 走马章台还举首(十三)(第2/3页)  回头万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上次宋金之战,我们捧日军在抗击金寇的战场上立下了重要功勋,举世瞩目,这不假。但如果事情不是紧急到了最后的关头,皇帝还是不会舍得放他的上三军到外面去参战的。这点,相信太尉也会同意的吧?”宋君鸿反问。

    “我捧日军是皇帝陛下最后的杀手锏,更是临安行在最重要的保障,皇帝当然会对我们惜而重之的。”种慎冷笑着答。

    “那末将想要请教太尉一个道理。”宋君鸿又问。

    “哼,又要问什么?”

    “君鸿出于猎户之家,深知对于流窜至家的豺狼如果不打,就很容易反受其害。所以末将想要请教太尉的问题就是——”宋君鸿直视着种慎的目光问道:“是应该一发现豺狼进家门就打呢?还是要等到他快把人都只光了才能动手打呢?”

    “当然是越早打越好。”

    “不错,越早打,损失越小。”宋君鸿又说:“若以侵略我大宋疆土、杀掠我百姓的金寇比喻作豺狼的话,也无不可。可为什么金寇侵我大宋之时早期能势若破竹,直若无人之境。直到东南诸路都被打烂,临安城也暴露在金冠兵锋直接威胁之下时,我大宋才尽起劲旅,打退了这支豺狼呢?”

    种慎寒着脸问:“你倒底想说什么?”

    “末将想说的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宋君鸿昂首说道:“其实我大宋并非是不想从一开始就打击豺狼,而实在是东南诸路力有未逮。大宋朝虽号称有禁、厢军两百余支,但真正具备和金兵能硬碰硬的这种实力的却并不多。好不容易挑拣出来的这几支强兵劲旅,都要优先拱卫临安行在不失才行。对吧?太尉练兵以精以严,至使我们捧日军冠绝大宋。但恕君鸿实言,捧日军之精,只是一军之精。捧日军之强,也绝非我大宋之强。”

    “捧日军纵强,却如名剑束之高阁,轻易无用武之地。东地诸路的禁军如在豺狼面前发抖的孩童,难堪一击。而我大宋富庶举世无双,自然会引发金寇垂涎,继而纵马南下抢掠。而只要金兵难下,东南诸路就会面塑纸糊一样的被金兵锋利的爪牙撕开,而只要临安不危,则上三军轻易不动,眼睁睁地看着东南诸路的沦陷,看着金兵抢掠一番后拍拍屁股从容离去,这岂非是咄咄怪事?”

    “朝庭力量有限,只能弃卒保帅。”种慎叹息道。

    “好个弃卒保帅,最有战力的上三军对金兵在东南的暴v行只是作壁上观,却苦了东南诸路的百姓们。”宋君鸿悲愤地说道。

    “实不瞒太尉,其实君鸿原居于东南诸路的潞县之中,而家父正是死于上次金兵侵宋之战时的金兵之手中。杀父之仇,锥心难忘!”想起宋大柱临死的惨状,宋君鸿眼眶发红,心痛难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宋君鸿握紧了拳头说道:“君鸿无时无刻不想着杀豺狼,报父仇。然此事非君鸿一人之仇,实为东南诸路无数百姓之共仇。多少家庭破碎,多少百姓的亲人死于金兵的屠刀之下。尽管人人想要报仇,但当金冠再来时,却不知太尉以为他们有几人能替亲人们报得大仇?”

    “怕是没有几人!金兵铁蹄凶悍,弯刀如钩,普通禁、厢军遇上了尚且不能敌,何况寻常百姓乎?”

    “人不自救,孰人救之?人不自保,孰人保之?所以君鸿思之再三,觉得鲁老将军之策完全正确。唯有东南诸路自强,大宋才能自强。”宋君鸿说道:“君鸿刚才说了,不是为了勋阶,而只是为了腰间长剑不是为了皇家仪仗而虚设,宁愿为了保家卫国而出鞘长战,若如此,虽折不毁。”

    良久,种慎站了起来,叹道:“军人,以舍身报国为荣。你既然这么说,我便不好再拦你了。”

    宋君鸿改为双膝跪地,朝地上重重一磕,说道:“谢太尉成全!”

    种慎点了点头:“我虽应允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