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3章 记忆书房(3)(第1/4页)  敦煌天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有现代科学家提出过一种观点,所谓的“坐井观天”其实是一种思考、观察的方法,与近代的望远镜类似。

    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民间传说中,视为北宋国耻的“坐井观天”实际有另外一种版本,跟科学家们所阐述的观点类似。

    “这座城,是我的了。”短袍人笃定地说。

    “连天下都是我的,包括这座城。”皇帝声嘶力竭地说,双手高举在空中,左右摇摆,如疯似魔。

    我知道,至少在这一刻,整座汴梁城已经在金人控制之下。月余之后,所有金银、财宝、妃嫔、宫女甚至文武百官乃至于百官宅邸中的财产就会全都装载上车,迤逦北去,成为金人的囊中之物。

    这种变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使得中原的发展中断了数年,长江以北,几乎全部成为沦陷区。

    “你有何德何能,拥有天下?”短袍人问。

    “我知天象,我知天象——”皇帝双手张开,十指向天。

    我向天看,浓云四合,仿佛要将这座城完全包裹起来一样,令人倍感窒息。

    “我也知天象。”那短袍人寸步不让,咄咄逼人。

    “你知的天象不过是北国风光,我这里才是……我中原才是天象正统,从我这里向上看,看到的才是真相,才是真相……”皇帝气势不足,每说一句话都要挥一下手,以保持自己的威仪。

    可惜的是,亡国之君唯一能够保持的只是自己的命,至于国家尊严、个人威严全都无从谈起。

    就算他吼叫的声音再高,也无法压制住短袍人。

    “二位,天象究竟如何了?”我问。

    像他们这样无限地辩论下去,三天三夜都未必有一个结果。

    “君无道,天亡之。”短袍人立刻回答。

    “银河之内,天马飞渡,我赵宋天下气数未尽,必当延续两百年。长江黄河如龙,我的后辈中有人驱龙入海,跨海而生,再建岛国,名苏门答腊,延续千年而不亡。”皇帝说。

    苏门答腊当然是“千年不亡”,直到现在,仍然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员。

    由两人的阐述中,我非常容易地判断出,两人天象观测的道行高低。

    短袍人只看当下,最远不超过三年或五年,而皇帝所看,却是展望未来,直至千年以后。不过,千年之后的赵宋一定不是原先的嫡系一脉,今日的苏门答腊岛民或许根本不知道北宋皇帝的存在,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化外民族,跟中原赵宋扯不上任何关系。

    这样的话,从天象上看得再远,还有什么可供参考的意义吗?

    我只能说,中国古人思想睿智,学识渊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群先民的智慧,中华民族在逆境之中才会无比坚忍,熬过了一次次动荡危机,发展到今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时代。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就是中国伟人从历史中总结到的经验,是经过实践的绝对真理。

    “啪啪、啪啪”,短袍人轻轻鼓掌,点头表示赞许。

    皇帝整了整衣带,高抬下颏,似乎已经占据了辩论的上风。

    “天象有异,可以化之。”短袍人说,“譬如现在,京城内全灭,京城外百里全灭,天下赵姓全灭,不就斩草除根了吗?你说赵宋可以绵延数百年乃至于千年,痴人说梦罢了。”

    “呵呵。”皇帝冷笑,“如果天象是这么容易被改变的,那这门学问还有必要从远古先贤那里流传下来吗?”

    “杀、灭”只能简单地消除表面现象,却无法斩草除根。

    对于一个看过了两宋历史的人来说,很多事情的出现与发展,都仿佛是天意安排。

    完颜阿骨打或许有率领族人跨越黄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