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剧场 当阳长坂坡──演义罗贯中(第2/3页)  大明火枪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统为基调,所以赵云在朱瞻基这样的小孩眼中自然是忠义的典范。

    “《三国演义》,罗贯中。”

    念着这个名字,朱棣仿佛想起了过往的事。

    “这样吧,皇爷爷给你们讲个故事,也是关于当阳长坂坡的故事。”

    朱棣抱起朱瞻基,招呼诸多皇孙过来。

    皇孙们平常见都见不到朱棣几面,这回自然是都围上了听朱棣讲故事。

    看着儿孙满堂,而自己已经人到中年,多少年华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朱棣不禁显然回忆当中。只听缓缓地开口道:“事情要追溯到三十八年前太祖北伐的时候······。”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而在襄樊一带,则由征南将军邓愈向南阳一带进攻策应。

    当阳县,这里是襄阳军的后勤大营,不少民夫和百姓都奉命把粮草c药品c木料等军需物资送往后勤大营。邓愈大军已经奔赴南阳七天了,而此地只留了不到三千人守卫,还有不少老弱残兵。

    后勤大营中,一个中年文士正急匆匆地往营房赶,他正领完今天的粮食,正往回走,看起来有急事的样子。

    砰一声,中年文士撞在了一个虎背熊腰的将军身上,震得他踉跄地往后倒,摔在了地上。

    “罗贯中,你怎么走路都不看看,没事吧。”

    将军连忙去扶中年文士,这名将军正是此地留守的将军宋晟。

    “没事,不小心冒犯了将军。”

    罗贯中连忙起身告罪,他以前是张士诚幕府的一个小幕僚,现在在当阳大营里做个粮吏,自然少不了来自大营中诸人的排挤,所以他也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

    “诶,没事,老宋我身体壮。对了,记得把营房里的那个孩子照顾好,还有劳烦先生多教他读书写字,就拜托先生了。”

    宋晟向罗贯中一施礼。这宋晟的父兄都随从朱元璋征战,所以他从小出身行伍,和一帮大老粗混在一起,为人虽然粗犷,但是为人倒是宽容,倒是对罗贯中这样饱学之士敬佩。

    “一定,一定,在下定会照顾好小公子。”

    罗贯中见宋晟不计较,也向他回礼。罗贯中心想:若是碰到别的将军,定会将他打一顿,还好碰到的是宋晟。

    这小公子正是朱棣,此时的朱棣也是七c八岁的样子,朱元璋在他的儿子当中最重视太子朱标,对于他这个庶出的皇子倒是不上心,于是就把他给李文忠托管。大战一起,李文忠也率军出征,只是好好吩咐朱棣待在家。没成想朱棣竟然也想亲眼目睹北伐大战,可是自己老子也要亲自上前线指挥,于是朱棣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襄阳。邓愈拿他也没办法,总不能往回撵吧,于是就安排朱棣到当阳大营,让饱读诗书的罗贯中帮忙照顾,并叫他读书写字,对外称是自己的侄子。

    “小公子,今天只有野菜面饼,就将就吃吧。”

    回到营房,罗贯中把带来的饭食分给了朱棣,这个小公子倒是很乖巧,看起来是有教养的人家出来的,不过却总是求他带自己去战场看看。

    “多谢先生了。”

    朱棣此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看到罗贯中带饭回来了,赶忙接过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也不管这野菜面饼难以下咽。

    而罗贯中并未吃饭,而是先讲面饼放在一边,拿起笔,在书桌上写着什么。书桌上各种书籍堆积,写的文字又罕有数字,显然不是他管的粮簿。

    “先生的演义还没写完吗?”

    朱棣边看书边问道,他手上,赫然拿的是一本《水浒传》。这是罗贯中师父施耐庵的著作,原本想拿去福建建阳出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