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户的粮食(一)(第1/2页)  大秦将魂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蒙将军,我看那启封县令,是在睁眼说瞎话,肯定是他将粮食藏了起来······”

    告别启封县令一行人后,更老汉不住的顿着手里的拐杖,口内愤愤不已。

    危难时刻,人们痛恨的,往往不是兵临城下的敌人,而是更加痛恨见死不救的同胞。

    启封县令一口咬定,启封再没有额外的余粮。更老汉亲眼目睹,启封县令对身处秦军大营的四万魏国黔首,没有任何的帮衬之意。

    秦人还给我等一万粥喝,尔等身为魏人,却见死不救,还不如秦人呢。

    更老汉心里越想越气,破口大骂:“蒙将军,这些贪官污吏,还望将军派人将他们枭首示众······”

    “是啊,更老汉说得对。”

    “枭首还是便宜了他们,得夷族。”

    ······

    跟随秦军前来的魏国老人,纷纷出言附和。

    蒙恬特地到启封筹集粮食,为的正是难民营额死亡魏国黔首。想要不每天喝稀粥,就得从启封把粮食拉回去。

    “更老汉,都活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一开口就打打杀杀呢。”

    战国大争之世的人们,气概果真与后世不同凡响。

    “仅仅凭借刀剑,可是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老汉不是说了么?启封城内,不是还有大梁商人囤积的粮食么?”

    “我只是气不过,启封县令身为魏人,竟然不管我等的死活。”

    更老汉口里哼了一声,一颗牙齿咬着嘴唇,当真是咬牙切齿。

    “启封县令这样的态度,启封的商人,会乖乖的交出粮食来吗?”

    内心深处,更老汉有些担心。若是无功而返,秦军白跑一趟,他这个出主意的人,只怕也讨不了好。

    营内的三老,可是随时可以换人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事到如今,只能见机行事。”

    蒙恬步入城内的一处驿馆,已是太阳偏向西头,快到了暮食的时候。

    没有电灯的年代,吃晚饭的时间都比较早。要知道,晚上点油灯,可是需要耗费钱财去买灯油。

    驿馆有些破旧,好在设施齐全。

    蒙恬命令士兵在驿馆周围扎营,暮食过后,由一队秦军去轮换城墙上的士兵。

    “更老汉,暮食过后,我带你等前去拜访城内的富贵之家。”

    蒙恬就着干粮,思想着城内的大户,似乎没有特别显眼的人物。

    启封,真有粮食么?

    ······

    “那秦国将军有何举动?”

    暮食过后,启封县令不安的沿着桌案来回走动。

    蒙恬的生气,他能感觉得到。只是蒙恬并没有表现在脸上,启封县令才如坐针毡。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那些一言不合就喊打喊杀的秦国将领,要难对付得多。

    “蒙恬驻扎在驿馆周围,城门的兵卒,仿佛还增加了人手。”县尉恭敬的站在一旁,如实回答。

    “驻扎就驻扎吧,反正老夫也不打算有什么轻举妄动。”

    启封县令说的倒是真的,眼下赵国、韩国一灭,秦国大军遮天蔽日,他可不会愚蠢的伸出脖子去。

    聪明人,不会叫嚣着赤膊上阵,背后给秦人使点绊子,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大人,我看大梁是没救了。”

    县尉有些犹豫,怔怔的望着青铜灯中,不多的灯油已经见底,灯芯草上的火光渐渐变得有些黯淡。

    “我等现在玩弄这些小手段,阻挡不了秦军的堂堂之阵。即便秦人没有在启封筹集到粮食,不过也是从关中运粮而已。”

    “关中自从修建了郑国渠后,从此成为天府之国,年年丰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