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九章 水军(第1/2页)  大秦将魂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走走走,去瞧瞧,墙上写了什么?”

    太和秦军军营,训练结束后,士卒围着发布告示的土墙,指指点点。

    秦国按照士卒的功劳提升爵位,有爵位的士卒,不识字,认不得军令,很有可能空有爵位,却不会提拔到较高的军职。平常在家里的时候,士卒通过官府发布的告示学习识字,到了军营,主将发布的告示,士卒多记几遍,能识得不少字。

    六月中旬,朝食过后,军中的文吏,提着墨汁,蘸着毛笔,在军营边上的告示墙上,写下了一篇醒目的告示。

    “军候雎,你认的字多,给大伙儿读一下呗!”

    士卒认字不多,不能完全明了告示的意思,他们的目光,最后集聚在一个戴着板冠的男子身上。

    “屠雎,你就宣读一下吧。”

    屠雎身旁,一名瘦脸男子,同样戴着板冠,他看明白了告示上的内容,只是不愿意出这个风头。

    “任嚣,你就知道躲在后面。”

    屠雎佯装生气,脚步却不自觉的跨前一步,站到告示前,开始大声读道:“南方之楚国,水上之国也。国中多江河湖泊,舟楫行之为便。为攻灭楚国,楼船之士不可缺也······”

    “啥意思呀?”

    廉价纸张没有发明前,书写载体为竹简,制作不易,价格高昂,文字异常简练。产生的后果便是,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接受过长期的教育,很多人根本听不懂。

    蒙恬发布命令,一向追求简单易懂,只是营中的文吏,作文的习惯,短时间内不容易改过来。

    “将军要建立一支楼船士,懂得水战的人,不论身份,均可以毛遂自荐。”

    站在士卒中的任嚣,言简意赅的解释道。

    “哦,是这样啊!”士卒们点着头,然后歪着脑袋,问道:“毛遂又是谁?”

    士卒们围着告示墙,蹲在地上,手里拿着短剑,照着墙上的文字,在地上勾勾画画。很多人家里没有书卷传承,少有上学室的机会,军中的命令、告示,就成了扫盲的绝好教材。

    战国七雄,秦国的识字率比老牌的齐国还要高,而秦军中的识字率,以蒙恬的估计,只有后世的人民军队,才实现了真正的超越。

    太和城郊,靠近颖水的界首乡,人头攒动,船只紧挨着新近建成的码头,放眼望去,足足有两百来条五百石的大船,排在水面,颇为壮观。

    码头三里处的高坡,一处简易别致的亭子里,蒙恬背手伫立,静静的看着船上的秦军士卒。

    小心翼翼,操练生疏,面上流露出对江水的一丝惧怕,蒙恬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秦军的楼船士,以蜀郡最为精锐。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主张伐蜀。攻灭蜀国后,司马错便开始积极组建水军,勤加操练。秦国伐楚,顺流而下,出其不意,蜀郡楼船士功不可没。

    蜀郡的楼船士,沿着长江活动,蒙恬现在在淮河流域作战,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了他们。颖水下游,顺流直达淮水边上的寿郢,没有水军的帮助,蒙恬可不敢轻易渡过淮水。

    不得已,蒙恬只能赶鸭子上架,征集船只,临时建立一支楚军。不说能彻底打败保卫寿郢的楚国水军,只要别让楚军来去如风的骚扰秦军后方,临时水军就算完成了任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水军士卒,蒙恬可以从军中调派,只是善于指挥水战的将领,蒙恬一时半会儿还没有着落。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关羽,作为陆上将领,指挥水军,很快上手,无缝对接。

    “将军,军中有两名军候,自称善于水战,请求面见!”

    蒙豹顶着烈烈的阳光,快步奔过来,跨上亭子前面的台阶,带来了令蒙恬感兴趣的消息。

    蒙恬在军中发布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