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心生杂念的石子(第1/3页)  守望中的草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坐在菩提树下,

    我观棋不语。

    屈指数着年轮,

    人生如棋。

    前世谁是我的开始?

    今生我又是谁的结局。

    前世今生

    不过是黑白的双子

    纵横交织出的轨迹。

    一举手,

    定数镶砌

    为了学做马头琴,李根梁每天上午帮着师娘割草后,下午要骑马行进三十多里地,到苏木的书店里查阅资料,同时,他还遍访着一些当地会做马头琴的艺人,希望从他们那里取些真经。

    由于这些艺人大多是gz,汉语说写起来有些困难。李根梁便请他们用蒙古文写下来,回到家后请婶子或者查干帮他翻译成汉语。

    艺人们对这个不辞辛劳的年轻小伙子的真诚所感动,所以大家也都很是慷慨的教了他些手艺。

    李根梁觉得要想拉好马头琴,不仅要对马头琴的发展文化了如指掌,更是要弄懂它的构造细节。而这学习制作马头琴的过程不失为最好的途径。

    马头琴是一种弓拉弦鸣音乐,它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构成。

    共鸣箱呈正梯形,也有极个别的作成六方形或八方形,琴箱框板多由乌木红木或桑木寻硬杂木制成,上下两框板的中央开有装入琴弦的共鸣箱,板面上开有出音孔,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松木薄板的,上面绘有精美图案。

    自古崇尚自然c重礼仪c讲风俗的马背游牧民族,马背和弓箭酿造了古老优秀的游牧文化,使之创造了心灵之弓,确立了我国是世界弓弦乐器发祥地的地位。马头琴是蒙古民族共同创造的弓弦乐器。

    想必马头琴的制作程序纷繁复杂,选料考究,每一道工序都是老艺人靠手工精雕细刻而成。

    单说这选料,李根梁就足足的学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为了能选出上等的好料,李根梁几乎认遍了山涧里的树木。

    好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位乌拉特的老匠人。

    乌拉特部落在圣主时期就是专门为圣主的军队打造行军工具的,向来素有“能工巧匠”之美称。

    有了这位老匠人的指导,李根梁少走了不少弯路。

    当院子里被杂七杂八的木料堆放的满院狼藉时,大家都想要去制止李根梁的行为做法。

    一天清早,睡眼朦胧的查干出门打洗脸水时,被门脚的横木拌了个踉跄,刚想着要去找李根梁评理时,却被院子里蹲着的父亲咳嗽的阻拦了下来。

    说来也怪,这一次对于李根梁的作为,阿爸竟然特别支持,也好几次嘱咐家人不要去打扰他。

    这段时间里,李根梁每天除了放牧割草外,几乎剩余的时间都把自己和一堆木材泡在一起。

    他从老匠人那里得来一本书,按照书上的做法对各种木材进行着雕琢。

    也正是这本书差一点就改变了李根梁的命运。

    飞逝的光阴似乎在平坦的草原上没有羁绊的走的更快,现在的赵金禾,已经开始跟着师父参加一些小型的那达慕了。

    他的琴艺在发生着质的飞跃。除了一些难度系数大的曲子外,平时的一般曲目他都能熟练拉响。

    马头琴在那达慕上是备受欢迎的,也因此拉琴人的地位自然也就不同。

    每次与会回来,赵金禾都会给家里带回些牧民送的礼物。

    师娘师父都夸他能干,查干妹妹也总能收到他事先精心选出来的礼物。

    赵金禾走在村子里逢人也都夸赞他少年有为。可以说,现在村里的人,只知道毕力格有赵金禾这么个了不起的徒弟,几乎没有人再去发现李根梁的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