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八章 苏辙的劝说(第2/3页)  大宋之罪州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师叔放心,他不是要来西北建立太学吗,小子准备从国税府出五万贯捐助,只要他把这新学设在青唐。”

    苏辙目中一惊,程颐如今是何种地位?凭借着理学被尊称为夫子,百年后有机会立地成圣的人物,别人唯恐避之不及,吕璟竟然还要将其迎到家中来?

    “小师叔,虽然小子不清楚哪里得罪了这位夫子,但既然他要来,躲是躲不过的,与其等着他在西北搅弄风雨,反而不如请到眼前。“

    “可是你麾下并无人能与其抗衡,岂非处处受到他的压制?“

    这就是程颐的可怕之处,他此次前来西北虽然只是挂了个太学祭酒的官职,品阶甚至不如吕璟,但以他在大宋文人界的地位,苏辙和韩维等人也完全无法匹敌。

    在这个时代,谁掌握了士大夫拥戴,谁就拥有话语权,纵然是当朝相公也不敢轻易得罪。

    “无妨,总要见招拆招才是,想必程老夫子不会拒绝小子。”

    “你啊,胆子可真是够肥的。”苏辙苦笑两声,他虽然做官上比兄长优秀,但若论地位,还真是差的多了,帮不了吕璟多少。

    “小师叔,盐场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身为后世之人,吕璟对于青海湖的丰富资源自然不陌生,那里的盐场也是此次应对危机的重中之重。

    “刘启年已经带人亲自前去查探了,盐质确实不错,只是那里如今正在战乱,而且朝廷又一向禁止私盐,你要如何运作?”

    吕璟笑了笑,将一封早就准备好的奏折拿了出来,想要和程颐这种半圣作对,没个靠山怎么行。

    “你这真能有这般收益?”苏辙也呆住了。

    按照吕璟奏折中所述,他将要在青海湖设立产量达到千万斤的大盐场,预估利润每年高达百万贯,这简直是个匪夷所思的数字!

    “小师叔,你知道每年大宋要向西夏进口多少青盐吗?光是榷场明面上都达到数十万斤,加上各种渠道走私,这里面的利润,何止千万贯!“

    “可大郎你应该知晓,我大宋实行茶盐专卖,需以盐引售卖,西域属于通商区,那些人可不会放过这么一块大肥肉。“

    苏辙曾经入过政事堂,眼光自然非常人可比,他一眼就看到了这盐场设置可能引起的波澜。

    由于大宋实行专卖制度,又将食盐定价权交给了地方政府,其中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以海州为例,官府从百姓手中三文钱收购海盐,转手定价就能卖出四五十文的价格,何止暴利!

    而吕璟在青海湖设立盐场,若是惹得这些人暗中施展手段,哪怕是苏辙也觉得恐怖。

    “小师叔放心,上百万贯的收益最多让他们肉痛,还不至于和小子拼命,况且,这盐场中的三成分子,是留给官家的。”

    吕璟想要发财有很多手段,之所以要动食盐,除了青唐本身便利外,根基还是和西夏有关。

    大宋每年和西夏的青盐贸易固然赚取了大量钱财,但是也同时向其输入了紧缺的粮食等物资。

    而且这大宗的青盐交易也成为一把双刃剑,李元昊曾经因为大宋和其中断青盐贸易被迫和大宋议和,为什么?

    国内各大部族赚不了钱,饭都吃不上,谁还给你打仗?所以自然只能议和。

    到了大宋,看似贸易顺差的地位,实则也是一样的,为了缓解军费开支,大宋在边境实行茶引制度,具体就是由各地商人将所需物资送到边境,核查后发给茶引。

    商人再拿这茶引前去兑换青盐,牟取暴利,假设有一天大宋真的向西夏发动灭国之战,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这些盐商和他们背后的势力!

    而只要他们拒绝向边境提供物资,大宋军队再强,又怎么灭的了西夏?

    “此事还是要谨慎一些,若是因为程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