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8 章(第2/4页)  武大郎新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挂满了各‘色’各式的‘花’灯。

    说到底,三位娘子的平均年龄还没超过二十岁,还是青‘春’洋溢爱玩闹的年纪,在三位娘子欢天喜地的布置下,武植整个宅邸被“打扮”的宛如少‘女’心中的童话世界一般,到了晚上万灯齐亮,恍如仙境,陪着三位娘子在府邸中游玩观赏一圈,就已经让武植眼‘花’缭‘乱’,赞不绝口了。

    上元节吃汤圆的传统正是起源与宋朝,晚上吃过了金莲调馅,三‘女’亲手包圆的黑芝麻汤圆后,武植经不住三‘女’的纠缠便又陪他们出‘门’到大街上去观赏起了‘花’灯节的盛况。

    武植本以为这古代的节日再隆重再热闹,也比不上后世随便的一个庆典活动热闹,再说那‘花’灯再好看,里面也是蜡烛而已,怎么能和后世的各种高亮度电子灯相比。

    可是当武植走出‘门’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青州城,家家户户,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连绵整个青州城,一眼望去,几乎身处灯的海洋里一样。

    那最热闹的街区,真是灯山灯海的一层叠加着一层,这些灯山还别出心裁的设置了人工瀑布:灯山上彩,金碧相‘shè’,锦绣‘jiāo’辉……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

    街上临时搭建的棚楼中都在表演各种‘精’彩的娱乐节目: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踏索上竿;百姓们皆在‘露’台下观看,高兴时引万姓山呼。

    除了民间参与,官府为了这‘花’灯节也是不遗余力,不仅开放城楼布满‘花’灯供百姓免费观赏,也在诸城‘门’皆设立官府搭建的大乐棚,请本城秀才举人在上面出灯谜,百姓在下猜灯谜,猜对就有官府派发的丰厚奖品。

    在这热闹非凡的人‘潮’人涌中,也随处可见军人打扮,维护治安的兵卒,哪里有突发事件,兵卒就会第一时间到场处理解决。而且为防止小儿走失,在没有乐棚的巷口设小棚子,放皮影戏,特意吸引小孩子聚集。

    这种全民参与的浓厚节日氛围深深的把武植震撼住了,后世节日多,庆典多,娱乐表演更多,可是无论用多么华丽的场面粉饰,也已经很难让人体会到节日的味道了。

    节日的味道,其‘精’髓就是“难得”和“信仰”。

    因为节日里面有难得出现的壮观场景,所以人们才会欣喜。

    而信仰就是出于百姓对民俗的信仰,信仰带来希望,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和神灵有关,歌颂纪念的都是真、善、美,期盼的也都是安康美满幸福;这些美好的期望唯有在节日里面才能通过各种方式向神灵表达。

    和信教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不同,古代这种对民俗神灵的信仰是全民‘xìng’的,节日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觉得这一天神灵一定在看着自己,对神灵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这便是节日特有的魅力。

    后世人们根本不相信有什么鬼神嫦娥,牛郎织‘女’…所以过节的时候不但没有了节日的味道,更失去了过节的基本意义敬畏、纪念和期盼。

    比如七夕节,就成了开房节,没人再会去关注银河两边那明亮的织‘女’星和三颗略显黯淡的牛郎星民间传说那是挑着两个摇篮的牛郎,摇篮里面是他和织‘女’的孩子……

    ‘花’灯节本也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节日,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此良辰美景,少男少‘女’们自然免不了‘春’心‘dàng’漾。那些个公子少爷,五陵年少,一个个或是领着中意的小丫鬟,或是带着青楼的绝妙佳人,或是牵着故意与家人走散前来赴约的隔壁家小姐……肩并肩,手拉手,共同徜徉在这‘浪’漫的灯海中。

    不过那些‘骚’年郎们比起武植可就差远了,武植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