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哀家(第1/3页)  南诏唐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捻起一颗水果,太后含进嘴里,红润的唇微微开合,就像是一幅极美的画儿。她挑了挑耳边的一缕发丝,忽然发现,原来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竟然生了些许白发。

    “哀家老了。”太后轻笑一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自从李忱登基之后,她便清闲了下来,这一闲下来,便是闲了这么多年。不过虽然表面上太后是足不出户的,甚至就连外人都不见。但是这么多年来,前庭后宫,没有哪一件事,是她不知道的。

    “母后多虑,不过是一缕愁丝,剪断便眼不见心不烦了。”李忱开口说道。他正坐在太后的身边,面无表情。看不出什么喜怒哀乐。

    “怎么,今天怎么想着来哀家这里了?往日许久都见不着你一面。”太后没有接李忱的话,放下发丝,扭过头说了一句。她说话的声音向来都是不大的,都像是清风一般。李忱抿了抿嘴唇,也没说出个原因。他是不愿意解释跟辩解的人,尤其是在太后跟前。

    每一次说谎,开口便要被识破。

    “听说苏家丫头被人下了毒,连带着那沈家丫头跟影怜都受了冤屈。有没有这回事?”太后抬眼看了一眼李忱。

    李忱说:“哪里的事,是母后听错了。”

    太后微微一笑,拍了拍李忱的手掌:“无陵,后宫不比前庭。你当着那些大臣的面,如何嚣张跋扈,如何隐忍不发,都没有任何问题。哪怕你是个昏君,他们也不会当着你的面数落你的不是。但是在这后宫里面,这一套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做出每一个正确且果决的抉择。这是一个皇帝该做的。”

    李忱皱眉:“母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你不是不懂。儿臣固然是男人,但是在男人之上,是一国之君。有些事情,孩儿心里有数,母后放心便是了。”他向来不愿意跟太后谈论后宫前庭之事,倒不是怕太后重掌政权,只是李忱讨厌这种感觉。

    在宫中他永远都是皇上,说的,也都是那些国家大事。整天都压的人喘不过气的政事。怎么自己到了自己母亲这里,还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如此,所以每一次在坤宁宫的饭桌上,就只有家事,不谈国事。

    听李忱这么说,太后摇了摇头:“你还是没明白。”

    李忱不懂,却也不反驳。

    “苏家丫头也好,木家那孩子也罢。这么多年来,前庭后宫里她们做的把戏,哀家大多都是清楚的。只不过碍于脸面,不愿意出手罢了。其实比起哀家,你是更清楚的。只是你总是瞻前顾后,这样不好。”太后摇了摇头,拉着李忱,忽然间语重心长的说道:“君王,若是连自己爱人,爱人的方式都选择不了。又如何能稳固好这远要比女子大得多也重得多的江山?”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下皇土,都是无陵你一个人的。你上要面对列祖列宗满朝文武,下要面对黎民苍生。但对于那些进宫的孩子来说,她们面对的,便就只是你一个人。女子痴情最感人,负人最伤人。若是你能明白哀家的苦口婆心,哀家也就放心了。”

    当年一步步走到太后位置的武冕,很清楚一个女子想要的是什么。无论权势又或者真心假意,这些说起来归根结底,都只是一个靠山。一个能让她们笑着就寝笑着睁眼的靠山。不然,谁又愿意在这风雨飘摇人情凉薄的宫中过着无人问津的生活?

    “母后。”

    李忱皱着眉,他神情严肃的看着武冕,嘴巴微颤:“儿臣想娶顾影怜。”听闻此话,武冕心里一喜,虽说这后宫女子都不错,最得她心的也未必是顾影怜。但是在脑海里,武冕认为最合适的人,其实便是顾影怜。只是武冕还未开口,她的所有表情,全都被李忱的一句话凝固在了脸上。

    “父皇当年,到底是怎么死的。”

    一句话,犹如惊雷灌耳一样,让武冕不知所措。当年的祸乱一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