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1 一入梵心门,生死不由人(第1/3页)  超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超梵最新章节!

    在1923年,胡适在他的《西游记》考证里提出,“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又说,“我依著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而且他还认为《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中哈奴曼大闹无忧园的情节,被改编成《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国学大家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法。

    但胡适的观点遭到了鲁迅的反对,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再次提出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看法,他认为悟空的形象来自淮涡水神无支祁。

    无支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怪,像一只猿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力大无穷,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无支祁作怪,惹恼大禹,于是大禹命令神兽夔龙将它擒住,并用铁索将其锁住,锁镇在淮阴龟山脚下,这与孙悟空被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情节相类。

    而吴承恩是淮安人,曾今又写作过《禹鼎志》,对大禹治水的这段传说可以说耳熟能详,但无支祁明显是水怪,是恶的化身,因此吴承恩也就取其形,并把镇压它的人从大禹改为了佛祖。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除了胡适与鲁迅的上述观点,还有两种说法认为孙悟空有现实原型,一个来自于石盘陀,另一个来自于悟空和尚。

    而石盘陀的说法值得怀疑,在历史上他曾经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庸碌之辈,伴随唐僧西行的路程不足百里,甚至只是一天半夜,而且居然拔刀威胁唐僧中断取经之行,这倒有点猪八戒的影子。

    而悟空和尚就有些值得考究了。在陕西泾阳县北部的嵯峨山上,除了唐德宗李适的陵墓,还有唐代悟空和尚的灵塔,而悟空和尚是历史上唐代西天取经行动的最后一人。

    悟空和尚的俗名叫车奉朝,是陕西泾阳人。生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751年,年仅20岁的车奉朝,奉旨随中使张光韬出使西域各国,途中车奉朝得病,留在健陀罗国即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养病。估计是病情比较严重,车奉朝在病中发愿,如果病能够痊愈便出家为僧。后来,车奉朝的病真的好了,他便拜当地的三藏法师为师,正式剃度出家。此后,他在西域周游列国,访师问道,转眼几十年过去。将近六十岁时,征得师父的同意,带回一枚舍利佛身和很多经书回国。790年,唐德宗召见了车奉朝,表扬他的行为,并赐给他的法号‘悟空’。

    不过吴承恩老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历史学家谬沙常年钻研印度神话,所以偏向于胡适先生的说法,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应该取自印度神猴哈奴曼。但是就像鲁迅以“面孔在河北、帽子在山西”的方法来处理小说素材,孙悟空的原型或许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他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猴子,所以也不用较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之所以不想认同哈奴曼和孙悟空有半毛钱的关系,就是怕孙悟空这个形象被玷污从而不再纯洁,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想证明中华元素都是纯洁的。甚至在考古事业中,也总是想证明,中华文明的一切都是独立发生的,青铜器是独立发明的,彩陶也不例外,甚至人种的演化,都希望把元谋猿人与北京人连成一线。

    通俗的来说,我们都承认我们自己,就像我们承认女娲造人,西方承认上帝造人,印度承认普鲁沙造人。不过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扯蛋,达尔文说的才对。

    不管是物质形态的文明还是精神文化形态的文明,都是为了在相互交流中再创造,一切都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完全的阻拦外界文化与自身文化相溶,那是一个不正常的思想方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