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第一封锦囊(第1/2页)  三国之武神智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汉中,丞相府。

    “丞相,天府来报,马瞬已顺利完成‘夙慧’试炼,而且是唯一一位文武二科俱都通过之人!”

    蒋琬的声音里带着难以言明的欣喜,踏入帐中,将一卷从天府寄来的信笺交到了孔明手中。

    “哦?”孔明停下落笔的动作,伸手接过信笺,翻看起来。

    蒋琬侍立在侧,不敢出声,生怕打扰到丞相的思绪。

    盏中一点灯火明灭,孔明将这份信笺反复看了三遍,终于绽颜笑道:“此番真是有劳休昭和文正了,为大汉简拔了如斯人才。这马瞬也不负亮的厚望,不,可以说是大大超出了亮的预期!”

    自从赵云去世的消息传到汉中,孔明就很少这么笑过了,每日只是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地为北伐的事业操劳,蒋琬见状,忙接着道:“天佑大汉啊!幼常遗子如此,在天之灵真可安歇了。对了,这是马瞬的《蜀都赋》,休昭随信一并捎来的,听说天府那边竞相传抄,闹得纸价涨了一倍有余。”

    蒋琬笑着,从袖间取出一份帛书呈上,孔明正要伸手去接,手伸到一半,却又停在了半空,反往另一侧取了羽扇,在胸前轻轻扇动。

    “这小子总是不断给亮惊喜,此文权且寄下。待此次北伐事毕,再看也不迟何况马瞬的文风,亮早已有所领教。”孔明徐徐道。

    蒋琬一愕,不解道:“莫非丞相已经看过马瞬的文章了?”

    孔明笑答道:“不止亮,公琰你也看过,陛下看过,还有那远在江东的孙权和洛阳的曹叡恐怕也都看过。”

    “什么?”蒋琬更是惊讶,道:“丞相莫不要说笑了,他一个八岁稚子,缘何会有文章传遍三国?”

    孔明微微摇头,一面摇扇一面道:“如果说这篇文章不是署以马瞬之名,而是亮的亲笔呢?公琰,月前你不是还替亮将它转呈天府么?”

    蒋琬眼中一亮,恍然大悟道:“莫不是那篇《后出师表》?”

    孔明微微阖眼,含笑点头。

    “如此便说得通了,蒋琬跟随丞相也有十几年了,从没见过丞相说过这番丧气话。若是出自马瞬之手,倒也说得通了。”蒋琬拍了拍胸脯,显然对那篇充满了丧气的《后出师表》心有余悸。

    “是啊,正是因为你们不会信,这奏表才有意义。毕竟曹魏和东吴那边,可不都像公琰一样熟知亮的为人啊”孔明饱经风霜的脸上,难得展露出一丝狡黠的神色:“于东吴而言,算是堵住了孙权的嘴,又不失共同出兵的约定。于曹魏而言,让他们以为亮心灰意冷c消极用兵便足够了。示敌以弱,一贯是亮最为擅长的兵法。”

    “丞相高明!可这是丞相既定的安排,与那马瞬又有何干?”

    “公琰啊,亮的确是想如此行事,但却被人提前猜到这个决定,并适时提上建议,与亮不谋而合这个马瞬,就如同当年南征时建议亮攻心为上的幼常。”

    想起往事,孔明不禁长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只锦囊,递到了蒋琬手中:“这是子龙病倒前转交给亮的锦囊,正是出自那小子之手,公琰打开看看吧。”

    蒋琬小心接过,捧在手心,见那所谓“锦囊”不过是用两片蜀锦缝成的一个开口小包,奇形怪状,展现出制作者拙劣的手工。

    蒋琬伸手从口子里探进去,夹出一封布帛,在眼前抖开,见其上字迹清晰地写道:“北伐之前,盼恩公早告丞相,当上奏表一封,言辞务卑务怨,使曹c孙知之,进可使曹真怀轻敌之心,退可消孙权度我大汉不愿劳师之疑。小子已斗胆预撰如下:‘先帝深虑汉c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这这《后出师表》竟真是出自马瞬的手笔?”蒋琬不可置信道,想起他先前在马瞬面前的一言一行,竟不由得心中发怵。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